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032/2023-142499 | 成文日期: | 2023-10-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
翁秋英等4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的建议》的建议(第285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一老一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发展“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是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聚焦“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扎实做好农村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工作,将优质服务融入现代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多样化、普惠型“一老一小”服务有效供给,持续优化阵地建设,是我市精准聚焦群众所需,用心服务“一老一小”的生动实践。
一、加强制度建设 夯实保障基础
一是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我市继杭州、宁波之后,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了《衢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进一步明确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及方向。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衢政办发〔2023〕27号),进一步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保障。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城乡一体、就近可及、相对集中、医养结合”的原则,开展《衢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编制,图集文本已经多轮部门评审,待省民政厅评审通过后将纳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时,指导各县市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江山市已完成规划编制,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切实推动“机构跟着老人走”,为实现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奠定基础。
二是持续优化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机制。我市于2018年将衢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衢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协调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2021年6月及时调整成立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并发布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市未保委-市未保中心-县(市、区)未保中心-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四级联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开启未保工作新征程。每年制定发布本年度未保工作要点,强化工作统筹调度。持续提升保障水平,完善了孤困儿童动态增长机制,2022年底我市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平均分别达到1849元/月和1428元/月。
二、完善设施建设,织密服务网络
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全市建成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9个,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2个,康养联合体42个,基本实现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依托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嵌入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居养中心的托养功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健康小屋、邻里中心、文化礼堂等共建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生活照料及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一站式”养老服务。各县(市、区)结合实际,进行了有益探索。如衢江区建设农村“幸福大院”,打造集惠民服务、居家养老、卫生健康、儿童关爱和个性化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服务功能由单一的老年活动场所拓展为含共享食堂、中短期托养、儿童之家、公共卫生室、文化礼堂等的综合服务场所,满足不同人群服务需求。
二是切实增强机构养老保障能力。全市在运行养老机构112家,其中公办43家,民办69家(其中公建民营20家),总床位数是12426张,在院老人4824人。建成智慧养老院7家。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对消防不达标、基础设施破旧的敬老院经评估后采取关停、撤并、改扩建等措施,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打通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333家示范型儿童之家。自2021年以来,我们整合儿童之家、社会工作站等场所及现有工作力量,按照“五有”标准建成了100家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织密了儿童兜底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三、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养老上门服务,实现机构式专业化服务普惠延伸入户。自2022年项目实施以来,衢江区已针对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群体,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21张,完成居家上门服务(含助行、清洁、基础照护、心理支持等各类服务)600余人次。
二是深入开展“助老三件事”(助餐、助洁、助医)。2023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提升“助老三件事”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23〕16 号),提出以“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为原则,到2023年底,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家门口幸福养老服务,让居家老年人生活上有保障、服务上有供给、健康上有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老年食堂544家,老年助餐点522家,今年以来提供助餐配送餐服务127万人次。
三是社会参与创新有为。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儿童之家开展服务活动3000余次,总计服务人次达到11万人次。我市充分利用未保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未成年人提供政策咨询、精神慰藉、救助帮扶等工作,培育、引导和规范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市未保中心通过委托服务方式实现实体化运行,一年来开展活动30余场,各项服务累计惠及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近万名。
四、强化数智赋能 提升精准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市民政局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晚、协同难、服务弱等难题,以“浙心晴”数改项目建设为契机,织密主动发现、服务保障、力量支撑三张网,重塑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紧扣儿童的心理需求,探索建设“浙心晴”心理服务应用,通过数据归集、共享、分析、运用,对未成年人心理进行精准画像,打造困境儿童、孤儿、留守儿为重点关注对象的服务场景,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项目上架“浙里办”后,先后被省民政厅列为“浙里护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场景试点和数字化改革第二批优秀案例。目前已联合社区、学校、家庭,构建“家校社”合作模式,在社区了开展12场智慧家长训练营活动,共计941名家长参加培训学习课程。衢江区作为“浙心晴”应用的试点区县,自2023年5月完成浙心晴儿童主任心理测评、心理看访操作使用培训之后,即对全区范围内20个乡镇街道的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摸排、上门关怀,共计上门走访关爱141名困境儿童,并协助其中135名困境儿童进行心理测评,摸排心理底数情况,完成率100%。
“一老一小”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对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充分吸收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注重各类阵地功能整合,服务资源融合,不断提升广大“一老一小”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农村社区“一老一小”场地设施资源、财政资金投入、服务力量整合等方面的保障。二是建好服务阵地。进一步规范“一老一小”服务阵地,如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照料中心、儿童之家、未保站等服务标准,日常加强运行监管,保障阵地功能充分发挥。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医养结合、开展校地合作。探索“五社联动”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引导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提供精准关爱服务。数智赋能推动“一老一小”服务精准高效,积极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浙心晴”应用。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