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032/2023-142491 成文日期: 2023-10-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8号建议的答复(衢市民议函〔2023〕5号)

发布日期:2023-10-16 15:1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法规与审批服务处) 字体:[ ]
分享:

徐小明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建议(第15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你对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和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所提的加强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智慧养老模式等建议很有远见,切合衢州实际,与目前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养老模式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

诚如你所言,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把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至今已连续十一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并成立衢州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部署养老服务工作,全市养老服务业有序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初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保障基础

一是专班协同推进。今年以来,我市以省委、省政府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总体部署为抓手,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府办统筹、市发改委牵头、7个“优享”专项组分领域负责、部门协同的“1+1+7+N”衢州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作推进专班,印发《衢州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衢州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2023年工作要点》等系统性文件。市民政局牵头的“老有康养”专项推进组,含市人社局、卫健委等10家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晾晒各项主要指标、重大任务进度,进一步提高养老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打造“浙里康养”标志性成果。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我市继杭州、宁波之后,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印发《衢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明确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及方向。此外,为加强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的通知》正式下发,《清单》列有25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在省级清单基础上增加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助餐服务、保洁服务、敬老优待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项内容,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服务谁”、“怎么服务”、“由谁提供服务”等问题,便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老年人按图索骥,以最短时间了解基本养老服务内容,从而有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是强化规划引领。2021年起,市民政局按照“城乡一体、就近可及、相对集中、医养结合”的原则,启动《衢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编制,图集文本已经多轮部门评审,待省民政厅评审通过后将纳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时,指导各县市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江山市已完成规划编制,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切实推动“机构跟着老人走”。

二、强化设施供给,健全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财政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近5亿元,其中地方留成的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方面的支出达56.08%。全市累计争取省级养老服务政策资金1.16亿元,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22年底,启动衢州市首届“十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评选,对照考评选址、硬件、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考评标准,对表现突出的机构进行褒奖,共下发100万元奖补资金。2023年,高龄津贴发放对象扩大至拥有当地户籍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约3363万余元,惠及8.32万名老年人。强化“以奖代补”财政激励机制。

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全市建成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9个,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2个,基本实现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依托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嵌入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如柯城区衢化街道、信安街道、府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由衢州市朗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充分发挥居养中心的托养功能,目前已有入住65位老人,入住率达到80%。

三是增强机构养老保障能力。全市在运行养老机构112家,其中公办43家,民办69家(公建民营20家),总床位数是12426张,在院老人4824人,建成智慧养老院7家。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对消防不达标、基础设施破旧的敬老院经评估后采取关停、撤并、改扩建等措施,同时,调整敬老院布局、增加护理型床位,有效保障特困人员供养需求,今年全市继续实施3家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常山县第四社会福利中心(芳村镇中心敬老院)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70%工程量。

三、凝聚专业力量,优化服务质量

一是品牌运营提升能力。制定《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品牌机构进入我市养老市场指引,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床位运营补贴等补助政策。引进杭州绿城、巾帼西丽、康久、钱江养老等一批品牌第三方运营方,承接运营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促进养老区域融合上的积极作用,实现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据统计,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筹集约9.38亿元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如衢州逸和源健康养生养老项目、常山县福星养老院等16个养老服务机构。

二是促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2021年以来,根据《浙江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对全市养老机构开展等级评定,从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对养老机构进行等级评定,可喜的是,今年4月,龙游县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获评省四星级养老机构,同时,龙游县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钱银云获评“省十佳养老护理员”。

三是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推行以赛代培、以赛促训,定期举办衢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2021年以来已开展养老护理类技能培训3628人次,发放证书2873人次。加强技工院校健康养老专业建设,目前全市有3所技工院校开设康复保健、护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将养老护理员纳入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企业单位已实施技术等级津贴制度,对养老护理员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5000元的人才津贴。

四、借力数智赋能,推进智慧养老

一是发挥省级试点项目先行示范作用。2022年8月,柯城区入选养老服务“爱心卡”省级试点,以数字化平台为手段,以“爱心卡”为载体,在原有养老服务补贴基础上,引入“爱心分”制度,探索出一条“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筹资新路子,累计撬动家庭和社会注资230万元,为失能失智、高龄及特扶家庭老年人提供精准高效的助洁、助浴、助医、助餐、助行、助急等服务。目前开卡12454人,累计使用“爱心分”108.7万余分。

二是做好省“浙里康养”平台市县乡村贯通工作。2022年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服务智能终端配备全覆盖,对工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就餐、活动数据接入“浙里康养”数字化平台,实现实时监管、全程监管。

三是助力打造“放心厨房”。江山市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物联感应、AI抓拍等数字化手段提升食堂安全防护水平,着重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原料采购索票索证、食品贮存、后厨环境卫生、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配餐送餐等食品安全风险点重点环节加大监管,打造放心厨房。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你建议中提到的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持续深化推进,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充分吸收你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督促各县(市、区)开展一、二星级养老机构评定,对申报三星级的养老机构启动市级评定工作,将获评“四星级”的龙游县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培育为全省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到2027年,力争我市培育10家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二是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与卫健部门合作,突破康复护理资源进社区、进家庭,建设康养联合体,促进老年人功能恢复、自理能力改善。今年计划建设36家乡镇级康养联合体,力争年底前实现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50%。三是全市域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强化与人社部门沟通对接,进一步迭代升级现有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以“爱心分”形式集成于社保卡发放,同时,全市域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让居家养老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