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032/2023-135718 成文日期: 2023-0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衢州市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1-30 09: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字体:[ ]
分享:

2022年,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聚焦“两个先行”,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引领和改革引领,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

高质量举办“浙里有福”专项彩票首发式,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15项工作被列入省民政厅试点,“浙心晴”社会心理服务应用列为全省民政数字化改革第二批优秀案例,1项工作获分管副省长批示肯定,13项工作获省民政厅领导批示,13次在全省举办的各类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重点举措

1.强化兜底保障,擦亮“浙有众扶”金名片。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完善低保动态调整机制,低保年标准达到12420元。强化阵地建设,建成1个市级大民生救助中心、6个县级助联体、39个乡级助联体服务站、239个村级助联体服务点,未保中心实体化运行率、乡镇(街道)未保站覆盖率均达80%以上。提前圆满完成400户“善居工程”试点项目建设。

2.优化基层治理,擦亮“现代社区”金名片。全面启动社会工作者招录和社区规模优化,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14.6名以上,新增45个社区。搭建服务矩阵,新建8个“邻礼汇”社区服务综合体,新建5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推动社会组织提质增效,新培育省级品牌社会组织2家、省级领军人物6名,引导开展“百社兴百村、携手助共富”乡村振兴专项行动,11.42万人次受益。抓好全国社工考试发动工作,新增持证社工1447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持证社工28人。

3.坚持普惠普及,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提前完成省民生实事,10家敬老院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完成1491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新建75个幸福食堂(助餐点)、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开展“老年人精准画像”,探索模式创新,常山《建设孝老之城 打造幸福颐养高地》入选省浙里康养首批“一地创新全省推广”经验案例。创新加快“爱心卡”试点建设,迭代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以“爱心分”形式集成于社保卡发放。

4.坚持崇德向善,擦亮“善行浙江”金名片。创新实施慈善“山海共富”行动,引入慈善项目59个,落地资金2460万元。积极参与“浙江慈善奖”推荐评选,4名对象荣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新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0家,新发展4家乡镇(街道)慈善分会、14家村(社)慈善互助会或村(社区)工作站。福利彩票销售持续增长,销售额超3亿元。

5.完善服务供给,擦亮“暖心服务”金名片。殡葬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实现市域全覆盖,新创建8个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4个案例入选水利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典型,圆满完成红船豆枢纽、高坪桥水库、衢江抽蓄电站及开化水库导截流阶段的移民安置验收。做好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宣贯,基本完成《衢州地名志》编制。强化儿童福利保障,打造了四级儿童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两支队伍培训全覆盖,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民政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市系列部署,按照打造十个桥头堡及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要求,以“五大行动”为抓手,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民生服务样板。

(一)实施“多元力量共治”行动,推动现代社区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做优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社区规模调整,壮大持证社工队伍,选优配强专职社区工作者,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优化“爱心卡”“五社助共富”等应用,推动现代社区建设与社会治理融合共建。二是擦亮治理品牌。深化“邻礼通+邻礼汇”的“两邻”治理模式,争取完整社区试点,推进常山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第四批省级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创建。三是扩大治理成效。深入开展村级组织机制牌子、证明事项等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化“五社联动”机制,落实落细《关于促进社会组织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

(二)实施“兜底帮扶共富”行动,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一是推进县级“助联体”提档升级。强化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助联体”标准,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率达100%。二是开启“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开展困难群众入户调查、探访关爱等,及时精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三是深入开展“山海共富”行动。推动慈善基地提能,建立健全慈善协作机制,探索“救助+慈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救助需求与慈善资源供给精准匹配。

(三)实施“养老普惠共享”行动,夯实山区幸福颐养基石。一是配齐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认知障碍专区床位300张以上,改造提升6家敬老院。二是优化服务质量。推进星级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完成全市不少于24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进未来社区(乡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备。抓实“助老三件事”服务提升工程,实现有需求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助餐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保洁服务全覆盖。三是提升队伍素质。开办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落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力争每万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到23人。

(四)实施“服务品牌共创”行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打造“惠民殡葬”品牌。加快推动《衢州市节地生态安葬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推广身后“一件事”联办系统应用,推进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创建工作。二是打造“婚俗改革”品牌。高质量推进5A级婚姻登记场所建设,推动服务提升。全面推广使用“浙有姻缘”“浙心晴”应用,抓好婚前辅导、离婚冷静期辅导。筹建衢州市婚姻家庭协会,支持柯城区做好省婚俗改革试点,推动婚事新办简办。三是打造“移民共富”品牌。实施水库移民共富六大行动计划,先试先行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规范化建设,精心谋划第二批省级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重点打造40个以上新时代美丽移民村、1条美丽移民村示范带。四是打造“衢地有名”品牌。全省率先开展“四库合一”数字地名工作,深化完善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标准地名地址场景建设,完成《衢州地名志》出版,加快推进江山市、开化县省地名文化服务和文化建设试点。五是打造“护未共融”品牌。落实村(居)儿童主任服务报酬,规范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管理及服务,加快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