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736G/2023-135552 | 成文日期: | 2023-0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报告 |
文件编号: | 衢应急〔2023〕2号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管理局 |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全面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依法治市办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依法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积极有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
2022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全年共发生事故49起,死亡39人,与前三年相比均分别下降48.4%、44.2%。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部署推动。一是局班子带头学法用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全体班子成员带头做学法用法表率,通过局党委会集中学、理论中心组扩大学、周一夜学(应急大讲堂)和专题讲座全体学、旁听诉讼庭审重点学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学习,学法、知法、用法理念逐步入脑入心。二是固化法治思维。局主要负责人作为局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由局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局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营造了全局共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改革创新,规范行政行为。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加大危化品企业安全条件审查、管控力度。创新化工项目“三级联审”,实施园区预审、部门联审、省级专家评审,严控不可控风险,化工项目决策咨询服务机制上升为部门行业制度设计。严格执行“三同时”及发证审查相关管理规定,突出加强危险化学品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详细核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对标对表实地检查企业安全水平,把好每个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2022年我局行政审批事项(包括许可、委托、备案)累计办件381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二是强化执法监督。按照行政处罚“三项制度”要求,全面做好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查、结果公开等工作,2022年我局未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全市6个县(市、区)应急局共计65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其中行政许可案卷31份、行政处罚案卷27份、事故调查案7份。共发现问题36个,评选出6份优秀案卷和4份不合格案卷。三是强化执法资格管理。按照市司法局年度执法证件全国统一换证工作要求,完成13名执法人员证件的申领工作,对3名调入和1名退休人员证件及时进行换发和注销。四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对2018年以来我局起草制定并公布施行的2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开展清理工作,经清理失效16件、继续有效12件,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对新出台的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完成备案审查。
(三)强化重点整治,防范化解风险。一是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出台“1+5”化工整治提升攻坚方案,明确139项五大治理任务,整治关停“低小散”化工生产企业114家,占存量企业的31.9%。对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十有两禁”“五个一体化”等要求,对全市6个化工园区开展全面评估,形成“一园一策”提升方案,累计投入17.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园中村搬迁等措施,2022年全市6个化工园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园区降风险工作。制定《衢州市化工企业整治改造提升指南》(81条),对238家拟保留的存量化工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改造提升,治理事故隐患2.8万余条,完成74套涉氟化、氯化、重氮化、过氧化等五类危险工艺装置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63个涉液氯、氟化氢等高毒(剧毒)气体储罐区的封闭化改造,高风险集中治理卓有成效。在全国首推化工企业预防性刑事合规制度,对在事前已达到安全环保合规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刑事责任的减免,引导企业加大预防性安全投入。我市化工行业事故多发易发整改案例入选省委“七张问题清单”整改示范总榜相关整改工作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二是强化工贸企业安全监管。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全面落实工矿企业安全管控日承诺、隐患月排查、风险季研判制度,全市所有矿山安全风险管控日承诺率达98%。全市12家选矿厂和16家长期停产停建矿山100%全覆盖执法检查。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纳入我市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整改,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普查,全市已有3547家工业企业入库建档(其中涉及有限空间企业465家),风险普查常普常新率99%,共排查出风险点37984条,基本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依法打击“三类”非法违法行为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求,紧盯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环节,持续开展四轮“铁拳行动”专项执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022年,全市执法检查次数1084次,行政处罚次数882次,处罚金额1801.93万元,检查处罚率为81.4%,比去年增加45个百分点。办理行刑衔接案件17件,同比上升183.33%。据统计,截至11月底,我局执法效能评分为93.9分,全市厅局效能排名第5。
(四)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水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高质量推广使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及时、准确、全面归集执法监管数据。对标四省边际数字变革桥头堡定位要求,聚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新跑道,局党委谋划实施“1+2+3+N”数字化改革行动路线图,即 1 个数字化专班,2 项主责主业,3 项贯通使用,N 项自主创新。一是狠抓省级重大应用贯通。认真贯彻落实承接具体要求,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在线等应用基层履职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防汛防台贯通省级试点,率先在全省开展防汛防台在线与“141”体系贯通承接工作,并为全省“防汛防台在线”基层履职体系提供“衢州样板”。今年“6.18”强降雨防御工作中,实现无人员伤亡。二是创新开发数字自主化监管平台。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在线应用基础上我市谋划了“化工行业数字化监管”应用,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能力,目前已将全市58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305路视频、1391路关键工艺参数、366路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数据等全部接入。全省首创四省四市森林防灭火数字化协同救援系统,将应急协同救援工作辐射“浙皖闽赣”周边地市,创新开发具有衢州特色的“四省四市森林防灭火数字化协同救援”应用,成功处置边界区域森林火灾 5 次。指导衢江区迭代升级“急线烽”森林防火指挥应用,全面补齐监测预警、现场指挥、救援体系等问题短板,该应用被纳入省应急管理厅“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并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
(五)强化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提高应急管理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普法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执法+普法”等,通过线上有奖答题、线下集中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相关法律规范宣传活动。全市共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20余次,参与人数59570余人次;利用报、网、微、端等平台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专栏332个,推动“第一责任人”守法履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读本3000余份。在“衢州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企业负责人谈安全”专栏,邀请重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分享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作用,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强化以案预警。坚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每季发布制度,2022年在《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曝光安全生产领域典型执法案例20个。制作《事故猛如虎》安全警示片在全市安全生产暨消防工作会议上播放,同时制作法制宣传视频《假如生命可以回头》参选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发挥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三是积极参与衢州市地方立法工作。及时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向市人大申报的《衢州市社区应急管理条例》作为第二类项目入选市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调研项目库。
二、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短,整合部门职责多,法治政府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二是行政执法基础较为薄弱。执法人员配备不足、执法能力水平不足,监管力量不足以承担量大面广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专业能力素质仍有待提高;三是普法工作需进一步引起重视。普法宣传工作缺乏创新性,宣传统筹不够有力、创新亮点不够鲜明,宣传阵地不够广泛。四是应急执法装备保障能力较薄弱,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和执法部门执法需求仍存较大差距。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积极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举措,推动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法制机构建设和能力提升,协调配足、配强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积极选聘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严格履行法制机构职责。
(二)加强应急管理法治体系建设。探索与院校、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机制,研究推进我市危化生产、防灾减灾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工作,研究制定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规范性文件,推动法治体系更加健全。
(三)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加快工业园区“线索移送”办案扩面提质,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委托执法,进一步提升基层执法效能;借鉴行政执法办案区规范化建设标准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进行政执法办案区标准化建设。依托互联网+监管机制和统一办案平台,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优化案审流程,加大执法业务培训、案卷评查等工作,提升执法队伍办案能力和规范化水平;细化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加强与公检法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推进行刑衔接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执法的震慑力。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推进开展安全生产公益诉讼、刑事合规等工作。
(四)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执法、服务、普法三位一体建设。充分运用新闻主媒体宣传渠道,全方位借力“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依托应急体验馆、文化公园等常态化开展“执法+普法”等普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守法、遵法、用法氛围。
衢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1月16日
(联系人:何燕,电话:0570-308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