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54A/2022-130538 | 成文日期: | 2022-02-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文件编号: | 衢农函〔2021〕79号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
市工商联:
你们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发挥工商资本作用 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第17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和“3752”乡村大花园建设体系的指引下,我市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依托丰富乡村资源,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整体联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夯基固本,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新高地,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
一、农业产业平台稳步提升。全市省级农业园区内流转土地31.53多万亩,417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户园区,吸纳农业就业人口9万余人,加速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另外,着力打造“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主平台,全市谋划推进78个诗画风光带项目,今年计划投资75.84亿元,已完成87.4亿元,完成率115.2%。
二、主体培育方兴未艾。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31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1家、市级168家、县级318家),固定资产55.53亿元、销售收入203.57亿元、净利润达12亿元;农业上市企业10家(其中新三板9家、主板上市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7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9家,省级示范社58家),家庭农场11201家(其中省级216家),农创客628名,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梯度推进日趋壮大,农创客齐头并进创新发展格局。2020年,我市农创客田甜“中国蓝龙虾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获得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成长组二等奖。
三、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目前,正在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数字乡村”规划、“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任务、目标,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路导航。邀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院、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和君集团、乡伴集团等专业高端团队为乡村产业问诊把脉,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数字乡村规划“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定位明确、重点突出、特质明显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正如你们所言,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资源要素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农业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三是多方利益协调机制还需健全;四是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还需加强引导。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问题找准路径,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吸引更多工商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中来。
一、聚焦“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平台,打造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的大平台。一是深入打造“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平台。沿“一江两港三溪”(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石梁溪、庙源溪)2-3公里范围,总长约28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打造覆盖全市近11%的土地面积、集聚40%左右户籍人口的乡村振兴核心区域。二是管优沿线风貌景观。把衢江区北岸宾港大桥至龙游县红船头村段(26公里)作为“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景区化改造的试验段、启动段、示范段,以国际标准、国际视野做好节点打造、夜景设计、业态布局及农业景观建设,打造一条原生态、乡土味、趣味性十足的野奢带,为全市诗画风光带沿江风貌提升提供示范样板。三是做活“水”的文章。聚焦“一江一湖”,常态化推进杭衢游轮游、信安湖水上游。聚焦“四好”衢州,继续组织举办“好听音乐会”“好看大花园”好吃“三衢味”“好玩运动会”等活动,加快让诗画风光带真正“动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二、培育“两山银行”,搭建工商资本激活乡村资源资产的桥梁。一是建立全市域农村资源资产数字化系统。构建合作、评估、担保、公证、交易、金融、收储、运营、基金等十大支撑体系,实现农村资源存储、农业产业投资、低效资产招商、文旅资源开发、有偿权项变现等五大功能。二是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强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农村资源资产交易中的市场配置作用,力争2021年农村资源资产交易达2亿元以上。
三、构建“3+X”产业体系,完善工商资本带动小农户的有机衔接机制。一是谋划乡村主导产业布局。即:柯城区、衢江区重点培育柑桔、中药材、蔬菜产业,龙游县重点培育畜禽、渔业、笋竹产业,江山市重点培育蜜蜂、食用菌、猕猴桃产业,常山县重点培育胡柚、食用菌、油茶产业,开化县重点培育茶叶、油茶、清水鱼产业。二是找准新兴乡村产业。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土地流转、大型主体引入、特色产业植入的链式政策,鼓励各县(市、区)探索一条农业产业发展新路。三是探索工商资本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实施新型经营主体质量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等级评估体系,把经营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作为主要指标,作为财政扶持、金融支撑的主要依据。
四、完善“大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强化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科学编制“大三农”任务、政策、资金清单,完善“大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强化“大三农”资金奖补力度。畅通各类金融资源投入乡村渠道,强化农村绿色金融服务,巩固农户小额普惠金融改革试点成果,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8日
(联系人:俞任飞,联系电话:173****5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