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306N/2022-136490 成文日期: 2022-12-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市资规局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041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2-12 15:4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资源规划局 字体:[ ]
分享:

郑立新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断拓宽通往共同富裕之路的建议》的提案(第0411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在提案建议中提到的我市林下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内容客观、数据详实,对我市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实施“一亩山万元钱”林技推广行动、“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等,实现从单纯依靠砍伐木材到林地、林木资源综合利用的转变,充分让林农享受林下“掘金”福利,为推进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赋能蓄力。下面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林下经济概况

衢州地处浙西山区,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全市现有林地面积957.3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13%,森林覆盖率为69.66%,丰富的林地资源为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16.4亿元,省级示范基地14个,市、县级示范基地43个,林下经济经营主体2537个,林下经济从业人数8.44万人。

1.积极的实施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全市五年计划建设200个村、6万亩的示范基地任务,占全省任务数五分之一。截至今年10月份将完成60个村、1.8万亩示范基地任务。

2.持续开展“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行动。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以竹林高效培育,香椿高效栽培、香榧高效栽培,黄精、灵芝、白及等林下复合经营等成熟模式为主,推动发展森林康养与休闲旅游项目,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打开了“两山”绿色通道。紧紧围绕衢州市林业主导产业与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依托科技积极开展富民模式的推广应用,以现代林业示范园区、专业示范村、示范户为载体,树立一批高效集约的示范典型,总结一批适合衢州发展的高效模式,势头良好,主要推广模式有:黄精、灵芝、三叶青等中药材林下复合经营模式、香榧高效栽培模式、甜柿高效栽培模式、油茶高效栽培模式、香椿高效栽培模式、雷竹覆盖高效栽培模式。截至2021年底全市发展基地51.95万亩,并在2021年底通过了省林业局组织的交叉检查,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3.森林旅游(康养)等森林生态和森林文化产业也蓬勃的发展。我市与安徽省池州市签订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建设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柯城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获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称号,衢江区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全市累计建成全国生态文化村6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基地、森林人家、生态文化基地等84个。年均游客量2199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1.发展产业化经营新模式。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以“企业出资金、农户出林地、合作社统一销售”方式,促进“林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逐步带动周边的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帮助更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山区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木本油料等产业的提升发展。如衢州市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元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森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富民高效模式加快产业发展。重点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富民高效的十大模式,如毛竹林下三叶青无纺布袋仿野生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活树附生栽培技术、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油茶板栗林下白及仿野生栽培技术、毛竹林下白芨无纺布袋栽培技术、重楼林下栽培技术、油茶香榧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等。

3.建设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全市每年建成各类技术模式的示范基地10000亩以上,发展基地6个以上,使我市的林下经济、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基地面积逐年增加,50%的示范基地实现投产,带动全市山区农户参与。

三、取得的成效

1.推动了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林下经济也是实现我市竹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积极研究探索毛竹林下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与依省内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推广了毛竹林下中三叶青无纺布袋种植,白芨、黄精、重楼、草珊瑚等中药材的毛竹林下种植技术获得了成功,制定了三叶青、白及林下种植市级地方标准各一个,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目前,毛竹、油茶、经济林等林下复合种植技术已在全市得到了快速推广,种植面积已占全市林下经济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

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市林下经济新增产值1.8亿,占林业总产值的14%。如开化县浙江森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创林下崖壁近野生模式种植铁皮石斛500亩,2021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000亩。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当地广大山区群众的积极性。

3.社会效益非常的明显。一是使一大批如竹林、板栗、油茶等低效林地的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是大量的重点生态保护区的群众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的前提下增加了收入。

四、今后的重点工作

1.打造高质量示范基地。遵循“适地适药”“适地适菌”原则,优先发展白及、黄精等“衢六味”和铁皮石斛、三叶青、灵芝等浙产道地中药材,积极发展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等珍贵食用菌,鼓励林菜、林蜂、林禽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建立一批林下道地中药材、家禽等种植、养殖的高质量示范基地,加强优良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的选育推广。推进衢江中药材产业综合体、常山和开化森林蔬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以及江山、开化中蜂产业发展。

2.注重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投身林下经济产业。鼓励种植大户、家庭林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众筹等经营模式,共享增产增值红利。鼓励龙头企业进入各地林下经济主产区,带动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林业协会等多元化、多类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中药材产业集群6个。

3.强化林业科技支撑。运用好林业技术推广“四联”服务制度,针对林下种植、养殖及其林产品加工等领域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定点指导服务,实现全市200个示范村全覆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省林科院等专家团队,推动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国家重点研发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在衢州设立林下经济研究基地。实施好“十四五”期间林技推广主体培训工程,培训林农2000名,普及林下种植、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