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8164/2022-134896 | 成文日期: | 2022-10-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郑小玲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设立衢州“南孔古城保护月”的建议》的提案(第5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衢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殷殷嘱托,围绕南孔古城复兴,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理顺工作体制机制,谋划实施“古城三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化修成)十大工程,使南孔古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历史文化更加凸显、旅游体验更加舒适、市民生活更加宜居。我局准确把握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思路、新理念,全面推动南孔古城文化复兴,为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支撑。
一、名城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一)以立法创新推动名城保护传承。出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及配套实施办法。2021年8月1日,《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共5章44条,是衢州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创制了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对全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职责、申报与规划、保护与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规定,从顶层系统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2022年2月,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开始起草。目前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正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二)以规划编制引领名城保护传承。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确立名城保护规划的龙头地位,目前《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已经市规委会审查通过,拟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基本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水亭门、北门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市传统风貌建筑最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街巷肌理保存最为完好、人文底蕴最为厚重的历史街区。2021年我局委托清华同衡开展两个街区保护规划编制,11月2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已报省建设厅审查,拟通过后尽快上报省政府审批。
(三)以活化利用彰显名城保护传承。开展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挂牌和保护性修缮工作,对文物及历史建筑修缮维护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保护历史建筑的本色,对历史地标建筑复建、基础设施改造风貌统一。优化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模式。根据特色业态的功能定位,对历史建筑进行空间调整、性能提升、设施优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挖掘,中华老字号、非遗技艺等地方特色商业品牌纷纷入驻,让历史建筑焕发生机。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分别修缮改造为杨勇陶瓷艺术馆、南孔爷爷的书房自助图书馆、三千茶农—开化龙顶特色农产品展销馆、礼乐南孔动漫创意作品展示馆、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等特色业态,初步形成了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主题住宿等业态为一体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模式。
(四)以项目建设实施名城保护传承。近年来,我市以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为指引,统筹推进南孔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化修成,持续实施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二期工程、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工程、信安湖城市会客厅—光影秀及水亭门游客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对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未改造的传统古建筑进行修缮、立面整治提升,局部地块风貌建筑补建与改造,打造古城水亭街—北门街—孔庙游览线路,改建水亭门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商业文化休闲设施。
(五)以数字技术赋能名城保护传承。2021年,我市启动实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倾斜摄影测绘项目,利用无人机对两个街区内历史建筑本体及其历史环境进行航拍,并基于倾斜摄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为历史建筑建立数字档案,加强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倾斜摄影测绘项目实施后,不仅为后续历史建筑的管理和修缮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而且为未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开拓了新思路。
(六)以商业文旅活态名城保护传承。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商业文旅相结合的大型活动,推出“水亭门之夜”沉浸式主题演出,以南孔文化的迁徙、发展和鼎盛为主线,自(水亭门)西向东(天王塔)连珠成串,演绎“大宗南渡、三衢定居、国泰民安”三个篇章。举办2021全国大学生主题原创音乐大赛巅峰之夜、2021首届衢州市数字生活嘉年华活动等,吸引人流,集聚商气。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名单,荣获了省级示范智慧商圈、省级美食街区(镇)、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称号。
(七)以宣传教育引导名城保护传承。开展《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宣贯,组织拍摄《条例》宣传贯彻动画视频,在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场所的LED屏进行宣传;印制市《条例》单行本、“一图读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2000份。联合市人大举行市《条例》新闻发布会,组织政协委员视察街区保护;联合城投集团在水亭门街区开展历史建筑揭牌仪式和入户宣传,向街区居民和商户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答疑解惑,增强全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担当,共同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工作。
二、名城保护传承下步工作计划
衢州历史文化名城前期保护工作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有比较完善的基础保护区划和控制要求,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空间整治也初具成效。但是随着历史文化保传承护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顾以往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体制机制。2022年7月,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员作出重要调整,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同时,加快设立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家委员会,承担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审查、调整、撤销及其规划、项目的论证、评审等工作。做好城市更新项目的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工作,对于城市更新项目中有可能涉及到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等预先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会同文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论证,以确保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二)适时制定《衢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在《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基础上,适时开展《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调研。结合城市更新的有关政策,梳理古城既有建筑状况,根据保护名录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对其他片区展开普遍的调查工作,建立保留保护清单,采用“绣花”功夫,从强功能、提风貌、补短板,促活力入手,保留城市记忆、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建续城市特色风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加快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腾退修缮、展示利用,整治优化街区周边环境和城市风貌,带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多层次推动南孔古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三)谋划建设“孪生古城”数字化管理平台。我局将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倾斜摄影测绘的基础上,谋划建设三维“孪生古城”保护管理平台,围绕历史文化街区所在的古城区域,先行实施CIM城市信息模型高精度大数据工程,建立起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和城市信息的有机虚拟城市数据体,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艺术加工与再设计,使其能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3D 等多种符合现代审美的数字化形式再现及保存,让南孔古城的人文历史、建筑风貌能以数字化、艺术化的手法保留下来,真正提升南孔古城的保护管理水平。
(四)探索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城街区内传统风貌建筑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其中的宗祠、家庙、戏台等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西安高腔、道情表演以及民俗文化活动的传习场所。以人本化探索名城保护,探索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日”,融合南孔文化季系列活动来开展相关宣传活动,让南孔文化成为衢州名城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谋划推动成立名城研究会,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搜集儒学文化(礼、孝)、抗战文化、医药文化等相关资料,整理形成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鲜活素材,持续擦亮衢州文化高地金名片,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永续传承。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