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015K/2022-137072 | 成文日期: | 2022-10-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毛秋惠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建议》的提案(第35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以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抓手,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全市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力争到2026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万人。今年,我市紧紧围绕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浙派工匠”项目,大力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培训8.0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2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943人,各项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制定出台《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见》《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等文件,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开展以统筹专业、统筹师资、统筹招生、统筹实训、统筹就业为五大方向的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布局更优化、发展更集群、产教更融合、服务更有力。二是将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指标列入政府年度考核,通过考核将行业技能培养人才任务落实到各行业主管部门。三是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将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400元—2000元,提高到1000元—5500元,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截至8月底,全市共兑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5213万元。
(二)深入开展技能培训。一是按照“浙派工匠”民生实事核心指标任务要求,以“万名产业工人大培训”为抓手,重点聚焦六大主导产业,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服务业发展,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止8月底,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6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22%,其中电商领域类技能人才培训共5269人,取证4733人。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学徒制,鼓励校企合作,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对培养职工学徒和学生学徒的,分别按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3000元的标准补贴给予新型学徒补贴。截至8月底,共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95人。三是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在《衢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操作规程》中明确,企业和培训机构在确保培训学员线上学习记录可查询可追溯的基础上,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可采用线上培训方式。“3·13”疫情期间,迅速制定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支持企业疫情期间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教师答疑、考核测试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
(三)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是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将技能人才评价放权给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由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巨化集团、红五环集团、开山集团等247家技能等级评价试点备案企业和14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涵盖113个职业工种,基本涵盖我市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紧缺工种。其中,技能等级试点企业共认定7000余人,社会评价组织共认定2.2万人次。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工作,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设置,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从学徒到大师阶梯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目前我省已确定巨化集团和元立集团为“新八级”试点企业。三是精心组织各类竞赛。2013年以来,我市共连续举办9届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对竞赛获奖人员核发相应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工证书,最高给予2万元的奖励以及“衢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通过以赛代评、以赛代训的方式,带动全市劳动者学技能、练技能,促进一大批行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争优创先氛围。
(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新时代浙江工匠(原为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培育制度。每年评选一批“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并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3万元、2万元培育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3人列入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其中电商产业相关技能人才共有6人。二是继续落实技师(高级技师)人才津贴制度。对在紧缺目录内企事业一线岗位工作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每人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和1万元的人才津贴。自人才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有1.26万人享受人才津贴5900余万元。三是开展“技能型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加快技能人才引育。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8%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中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低于70%。
(五)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一是深化合作办学。支持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技师学院等逐年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强毕业生留衢率考核。支持与市外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推行“2+1”“2.5+0.5”等学习模式。加大市域招生统筹力度,实现技工院校与中职学校统筹招生。二是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企业等平台建设力度,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5家、公共实训基地18家,培训示范企业16家。其中,成立衢州市黄明泽技能大师工作室(电商直播类)1家。三是推动产教融合。支持衢州学院和职技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支持10个以上职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建设。落实“一县一产业一院校”要求,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加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企校共同培养力度,支持企业与院校设立“冠名班”“订单班”“学徒制试点班”等。支持职技院校、人力资源机构、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下步,我们将充分吸收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技能培训政策。我市已着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研究,并计划将职业培训相关政策统一纳入到正在起草的《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促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同时,综合考虑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政策享受、项目审批以及政府表彰评价因子,纳入政府相关政策中,不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建设。
二是加快新职业工种培训布局。根据我市发展需要以及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推动绿色产业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培训项目合作。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对符合电商、家电维修等相关职业工种培训条件的技能培训机构,加快资质审核审批。结合新经济、新产业、新职业发展,动态调整职业(技工)院校专业结构,增设与新职业对应的新专业(项目),加强新职业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好《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引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政策,对涉及新产业、新职业的企业员工,加强招引、培养和服务工作力度。
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开展,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指导已试点备案的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加快电商类等新职业新工种的第三方评价点布局和调整,进一步激发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活力、动力。
四是营造更加浓厚的技能人才成长氛围。鼓励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在群团组织中兼任职务。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比武活动,以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为典型示范,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依托各类新闻媒介和互联网平台,加大对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全市上下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建立职业学校校园、企业开放日等类似活动,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开展参观教育,提高职教吸引力。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