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736G/2021-130630 | 成文日期: | 2021-03-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管理局 |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意义特别重大、责任特别重大。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安全基础强化年”、“应急能力提升年”、“执法规范推进年”的目标,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和实现“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努力交出“重要窗口”安全高分报表,深入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安全生产暨消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构建应急管理新发展格局、新治理格局中奋勇争先,努力为我市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打造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中国市域现代治理标杆区和四省边际开放开发引领地贡献应急力量、展现应急形象、彰显应急担当。
(二)主要指标。安全生产方面: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前两年平均数分别下降20%以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前两年平均数下降25%以上;有效防范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自然灾害方面: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森林火灾24小时扑灭率保持100%,确保不发生扑救人员伤亡事故。应急救援方面:全面推动基层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指挥中心“八个一”规范化建设,持续强化社会应急力量和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培育,实现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建成率达100%,市局牵头或参与应急联动机制达100%,县级局牵头或参与应急联动机制达5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安全基础强化年”活动。按照“三个必须”要求,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真正推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不断完善“3+10”工作体系,持续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任务落实。确定2021年为全市“遏重大”攻坚年,聚焦防控7个易发生群死群伤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坚决打赢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攻坚战,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防较大、减总量、固本质、强智控、提素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市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坚持以“园区化、专业化、智能化”为方向,按照“减存量、控增量、提本质”的要求,专班化推进化工行业安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
(二)开展“应急能力提升年”活动。按照“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联动、第一时间处置”的要求,以数字赋能应急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八个一”规范化建设,实现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平台一贯到底,基本建成组织指挥高效、统筹机制健全、风险防控精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全方位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持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机制,强化应急预案修订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不断提升演练质量和实效。持续推进防汛防台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统筹推动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实施。充分发挥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统筹指导协调职能,多角度多维度推动森林防灭火责任落实,不断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
(三)开展“执法规范推进年”活动。健全执法体系,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构建“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实施分级分类执法。强化执法力度,全面加强预防性执法工作和事故后行政处罚,全市综合非事故处罚额占比率达85%以上、检查处罚率达20%以上。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保障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容错纠错机制,努力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完善执法方式,开展“执法+专家”式执法,寓服务于执法之中,进行“说理式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制定执法监督落实办法,加强行刑衔接,通过执法“回头看”、事故整改“回头看”、执法回访、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方式,确保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
三、主要措施
(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是持续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以“遏重大”攻坚年行动为抓手,聚焦防控易发生群死群伤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对标对表实施方案和重点整治任务,持续深化第二轮“三年行动”。推进专班实体化常态化运作,按照“3+10”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清单化防控、定期研判、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对口联系、指导、督促专项专题工作。明确每月、每季各区块各部门目标任务,定期汇总“三年行动”信息、数据,采用挂图作战、整改销号的办法找差距、抓落实。全面落实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度,强化对“三年行动”成效的过程性管控和量化督查,将“三年行动”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对各区块、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整体性、系统性推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和矿山、消防、道路交通、交通运输、旅游、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特种设备等10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危化品领域:按照“规范达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退出一批”要求,推进化工行业分类整治提升。全面提升化工园区风险管控水平,推动化工园区开展以“五个一体化”为重点的安全整治提升,力争到6月底前消除高风险化工园区。完善危化品建设项目多部门联合审查制度,严格控制高风险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加强“两重点一重大”危化品装置安全风险防控,推动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面落实企业包保管控责任,实现在线监测预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推进危化品安全实训基地建设,落实一线员工应急技能及安全培训工作。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和矿山领域:重点开展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安全专项整治。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到年底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覆盖率65%以上,其他行业领域企业覆盖率50%以上。加快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力度。其他领域:持续推动建筑施工安全、非法违法道路运输、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以及民爆、金属冶炼、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旅游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狠抓省市两级政府重大事故挂牌督办和隐患整治,全面落实隐患“市级60日、县级30日”闭环整改,形成“发现、交办、整改、督查、销号”的全过程闭环。
三是深化社会化服务和安责险扩面。落实社会化服务机构扶持政策,推动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专业化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加大安全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从严约束规范安全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实行安全评价报告公开制度。推广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进向小微企业倾斜,到年底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园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持续推进安责险提质扩面工作,实现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安责险投保率100%。建立完善高危行业及细分领域、小微企业园区事故预防服务标准,推动安责险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运行。
四是提升宣传教育培训效果。建立常态化市、县两级分级培训机制,重点加大基层人员培训力度,形成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常态化。持续落实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推广“岗前三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建设一批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实现机关干部从业人员、重点人群安全素养大提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森林防火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应急安全文化“五进”活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库,及时曝光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宣传安全理念,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
(二)聚焦应急能力提升,增强应急救援实战效能。
一是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清单化、项目化、表格化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市、县两级全面设立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委员会,乡镇(街道)分类设立应急管理机构,明确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增强应急管理统筹力,进一步发挥好安委办、防指办、森防办、减灾办在统筹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排头兵、主力军作用。完善防汛责任体系网格化动态管理制度,构建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健全完善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织密扎牢森林防灭火工作网,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强化野外火源管控。
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加大对专业队伍、社会力量的培育,年底前完成培育3支省级社会应急力量和3支市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制定救援直升机申请管理办法,组建地面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7个以上临时起降点,进一步规范航空救援工作。加强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村级应急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在12个重点乡镇(街道)建立“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原则上每个县(市、区)完成2支队伍建设。汛期前,全面完成防汛大检查和防汛防台万人大培训,推动乡村两级基层防汛责任人头盔、电筒、防雨护具、救生衣等“四小件”配备100%到位,争取农村应急广播每个行政村设有1路户外回传终端。健全灾害信息员培训机制,市、县、乡三级灾害信息员年度培训率不低于50%,村级灾害信息员年度培训率不低于20%。年底前完成95个以上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乡级避灾安置场所实现100%规范化。扎实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三是全面加快数字赋能应急管理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乡镇、村级可视化系统装备配备,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强力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争取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综合治理指挥主平台搭建和试运行,形成贯通全市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不断提高应急指挥、救援等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执行效能。统筹推动化工行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作,9月底前完成集日常管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联动等功能为一体的“1+6+6”化工行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智慧安监”等多平台的融合应用。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平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数据共享,推动基层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加大安全生产“安全码”推广应用,年底前完成化工企业“风险图+安全码”建设,强化对安全生产重点人员风险活动、设施设备、企业管理的动态监测。加大“掌上应急”应用推广,4月底前实现全市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钉钉移动端应用开通全覆盖。
四是全面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全面推行 “八个一”规范化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工作规程,形成工作合力,年底市局牵头或参与应急联动机制达100%,县级局牵头或参与应急联动机制达50%以上。加强涉灾部门之间、军地之间、救援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应急指挥协同保障。培育扶持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开展各类应急队伍联合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加强部门和各种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沟通,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和信息发布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加强舆论正确引导,确保公众知情权。
五是全面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立足科学实用,建立以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揽,各级各专项应急预案为支撑,各大功能区应急预案为承接,部门应急预案、镇(街道)分预案及村居(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应急预案为基础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效法律、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应急预案可行性评估,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市级专项预案修编率达70%以上。全面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新修订的预案演练率达100%,其他预案演练率达50%以上,切实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复、改善提升作用。
(三)推进执法规范建设,促进依法行政能力提升。
一是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意见,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构建“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体系,实施分级分类执法,推动执法事项、重心和力量下沉。建立健全执法制度,不断完善执法标准,以严格管理促进执法规范,提升执法能力。推进执法办案区建设,强化执法车辆、执法终端、办案设备等执法装备、硬件设施的配置,采取培训轮训、考核激励等措施,促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能力的提升。
二是完善执法模式。突出对危化品、矿山、“三类园区”、“三类场所”、“三类企业”等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周期性执法检查,实现高危行业领域全覆盖、小微企业靶向执法,提高针对性。加强应急管理执法工作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层治理平台的衔接协同,全面推广“信用+执法”,建立信用监管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执法工作机制。开展“执法+专家”式执法,聘请专家参与执法检查全过程,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提高违法行为认定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通过讲清事理、讲透法理、讲明道理、讲通情理,进一步转变行政执法理念,提高行政处罚决定的自动履行率,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
三是强化执法力度。加强预防性执法力度,全市综合非事故处罚额占比率85%以上,全市检查处罚率达到20%以上,罚款总额提高20%以上。加强行政执法和行刑衔接,强化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建立重大隐患公开曝光常态化机制,加大对典型安全生产违法案件的警示宣传力度。进一步细化健全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杜绝标准不一随意执法,提高执法权威性和震慑力。加强执法监督考核,定期对全市非事故处罚额占比率、罚款收缴率、检查处罚率等执法情况进行通报,并建立末位约谈机制。在危化生产和矿山企业探索推行“安全生产有礼指数”,评估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安全生产综合情况,倒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四是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细化执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执法活动和插手具体案件查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对行政处罚案卷制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回访当事人、一案一评议等形式,重点检查案件处理过程中是否按程序执法和案卷制作是否规范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文书制作水平。常态化组织开展事故整改情况“回头看”,对调查报告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推动落实。积极拓宽监督渠道,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邀请媒体记者报道等形式,对执法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进一步提升执法工作成效。
四、着力打造忠诚守纪、担当有为应急铁军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作表率。增强政治意识,把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切实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第一议题”,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巩固学习教育成果,促使全体干部切实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加快建设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具体行动上,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干事创业勇担当,不避艰险善作为。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持续转变作风,坚决破除老思路老办法,科学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制定完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并建立长效机制,将才能与岗位相统一、职责与权力相统一、考核与奖惩相一致,鼓励担当有为,鞭策渎职不为,确保干部队伍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发扬“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精神,工作态度上要不怕千辛万苦,锲而不舍,工作方法上要千方百计,要“挤”要“钻”,确保把工作目标变为现实。
(三)纪律严明守规矩,清正廉洁强效能。始终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以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努力塑造“纪律严明,竭诚为民”的应急铁军良好形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开展经常性交心谈心活动。结合动态考察和定期分析干部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抓好思想教育,持续改进干部纪律作风。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全面筑牢廉政教育思想防线,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实的作风、强的举措、严的管理,全面提升机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