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市领导对市咨询委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新形势下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考》作出批示
市咨询委课题组经过充分调查和深入研讨,于5月中旬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新形势下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考》(衢政咨〔2021〕6号),市长汤飞帆、常务副市长陈锦标、副市长徐利水分别对该报告作出批示。
为让大家了解课题报告主要内容,现予以摘要刊发。
《关于新形势下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摘要: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在粮食安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新时期粮食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审时度势、统筹谋划、主动应对。
一、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我市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据市统计局数据,我市1985年粮食年产量达109万吨,为最高年份,此后逐年下降,2019年年产量仅为54万余吨。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33.89万亩,比2010年减少64.16万亩。二是粮食生产存在不少困难。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7.3392万吨粮食的国家收购任务,90%依靠承包经营50亩以上的1008户种粮大户完成。在调研中,他们反映了粮食生产中面临山塘水库对外承包养鱼,大小水渠多年失修造成灌溉难;未经土地整理的田块机耕路不通带来耕作难;粮食加工、仓储等设施不能用于抵押贷款的融资难;遇灾理赔难;在现行土地政策下,设施用地难解决的用地难;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种粮用工难等等困难。三是粮食规模生产还难以做大。制约了进一步的农技运用和机械化、数字化管理。四是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薄弱环节。五是粮食供给面临产需缺口。
二、坚持统筹谋划,努力做好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一是积极开展工程恢复耕地工作。在我市237.98万亩耕地保有量中,工程恢复耕地占13%,是我市可种植耕地的潜力所在,建议抓紧制定工程恢复耕地的实施计划,倒排时间,分步实施,挖掘潜力。二是充分利用林地和其他土地。运用林地和其他土地调查成果,发挥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把旱粮基地以及蔬菜基地、饲料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种养基地的面积、生产能力和分布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同时,针对竹林面广量大、效益低下的现状,制定林地作物调整规划,改种油茶、药材、名贵木材等经济林,推行林下间作、林下养殖,实现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三是科学有序开展指标调剂和耕地垦造。在守住本市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进行用地指标有偿调剂。对拟垦造地块进行专业评估和科学规划,把握好规划设计、选址论证、立项审批、竣工验收和日常管护的各个环节。四是稳定耕地保有量并实施分类管理。首先把集中连片规模较大、水利条件较好的区块,定为A类耕地,将其作为高等级粮食生产基地,进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改造。其次把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定为B类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普通基地,进行规范化改造。再次把其他零星耕地和生产条件不是很好的新垦土地,定为C类耕地,作为非常时期粮食生产的备用资源,灵活安排农业生产。
三、坚持精准施策,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创设土地规模化流转新举措。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整村或区域内几个村联合以土地为资本,统一发包给种粮大户或集团公司,为建设高等级粮田和实施机械化、数字化创造条件。自然资源、农业和粮食部门,要抓好谋划实施,科学合理规划大型高品质粮食基地。二是拓展粮食产业集约化发展新基地。以现代工业理念和数字经济理念,谋划建设农业集聚区,形成若干个粮食产业集群,在全市培育若干个大型粮食生产集团,从而引领我市粮食生产向高质量、高端化发展。三是构建粮食生产专业化管理新机制。组建种粮专业合作社,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粮食生产、加工、购销等服务工作的作用。四是推广种养结合多元化发展新模式。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稻田养殖等新型农作制度和高效生态栽培模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五是推行粮食质量数字化监管新体系。采取低成本、可操作的病虫防治传统方法;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技服务体系;健全全覆盖、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广生物防治粮食作物病虫害的新技术。六是实施土壤无害化防治新方案。在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四、坚持担当有为,切实落实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有效举措。一是牢固确立粮食安全责任意识。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粮食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统筹谋划,全面实施。二是建立健全确保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让现有各类农技人才充分施展才能,引领农民应用新技术适应新情况;健全粮食风险管控机制,健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疫情风险等预警和应急机制;探索粮田“非粮化”依法处置机制。三是着力解决影响粮食生产的重点问题。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力度,加强种粮大户设施农业用地保障,加大农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强化种粮大户融资、保险等服务。四是研究落实粮食保产保供有效对策。科学规范使用农用地,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指导性、稳定性,有序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标准化,努力促进粮食购销电商化、高效化。
市咨询委调研组赴深圳考察调研
为对我市打造四省边际智慧物流中心和促进科创飞地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市咨询委主任黄会荣一行9人,于5月6日至11日赴深圳市考察调研。考察组走访了深圳衢州科创飞地,先后考察了深圳市盐田港保税区以及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顺丰集团总部、怡亚通供应链等企业。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考察组在深圳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深圳市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和相关政策,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前沿科技和发展趋势,为衢州打造四省边际智慧物流中心、衢州科创飞地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