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931/2021-125328 成文日期: 2021-07-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13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7-06 10: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 ]
分享:

民革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密切统筹环保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第138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环保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聚焦重点水环境问题,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注重强化源头控制、推进多元化环保监管、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强化企业指导服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一)强化源头控制。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散乱”整治,共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66家,完成357家低小散企业的整治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涉及企业66家,完成造纸、钢铁、制药和制革等六大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任务。在加强源头管理的同时还注重纳管一刀切问题,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环水体〔2020〕17号),我们给予企业和污水厂充分协商空间。除第一类有毒有害污染物必须在车间排口预处理达标及有行业排污标准的必须遵守行业排放标准外,只要污水厂具备某类污染物的处置能力,企业和污水厂可以协商确定该类污染物的纳管浓度,并将相关协议报属地环保部门备案。探索源头减排,我们着重对废水排放量占比较大的造纸行业,启动造纸废水梯级利用模式试点,大大降低造纸企业产品水资源消耗,减少外排废水的同时节省企业运行成本。

(二)推进多元化环保监管。一是实行“正面清单”企业不现场执法检查。建立和实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并公布116家“正面清单”企业。对“正面清单”企业,坚持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大大减少了对“正面清单”企业检查人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企业的好评。二是制订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目录清单。2020年4月,依据上级相关规定,通过书面、网站、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市人大代表、司法机构、企业和群众的意见等法定程序后,制定下发了《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目录清单》;对13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首次经告知后7天内积极整改到位的,予以行政告诫,免于行政处罚。三是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修复工作。持续对全市1533家企业环境信用进行实时计分评价,产生企业环境信用绿、蓝、黄、红、黑五色。协助市人行推进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出台联合惩戒管理办法。全市已修复228家企业、276条不良信息。

(三)持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2018年以来,我市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治水工作的“牛鼻子”来抓,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会议,创新提出“五个一”建设标准。建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情况月度通报机制,全面组建我市“污水零直排区”专家库,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018年-2020年,全市圆满完成21个工业园区、264个生活小区、51个镇街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为省定任务的230%、260%和288%。开化县、衢江区、智慧新城、龙游县已完成全域创建。此外,202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万吨/日,其中衢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10万吨/日)、龙游沙田湖区块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衢州市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5万吨/日)和常山天马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2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71.97万吨/日。2021年,全市还将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工业固废处置方面,年内新建日处理100吨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完成40万方一般固废填埋场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固废处置能力20万吨;新建2家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中心,实现危险废物统一收运县(市、区)全覆盖。目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2%。

(四)强化企业指导服务。一是充分发挥环境医院作用加强企业服务。自2016年成立浙江省首家环境医院以来,共提供环保咨询服务480余次,上门服务企业7000余次,诊断企业800余家。2020年2月,浙江省环科院、衢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设立“刘博士”生态环境咨询工作室,由衢州市环境医院总工刘劲夫博士领衔,依托浙江省环科院专家顾问团力量,为全市企事业单位无偿提供生态环境咨询服务。二是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近年来,我局按照省、市“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的理念,围绕生态环境治理的难点堵点,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重点打造了全景决策、环境眼(电子围栏)、环境码、环境链等典型应用,构建了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分析研判、协同处置全闭环生态环境数字治理体系,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迭代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在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上下功夫,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利用数字化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衢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衷心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