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904J/2021-125235 成文日期: 2021-07-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7-01 17: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字体:[ ]
分享:

叶晓红委员:

你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推进过程中,政府加强专业性指导帮扶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第34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围绕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包括推进千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精准服务解决人才不足、技术短缺、经验缺乏等突出问题,工作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已培育省级以上数字化类试点示范74个,包括省级上云标杆企业6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6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36家;累计上云企业8000余家,在役工业机器人超2200台。2020年,全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81.7,居全省第二梯队;重点工业企装备数控化率、工业企业机器联网率分别达到70.90%、56.8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开展智能制造系列培训

去年以来,采用线上学习+线下授课+现场考察的形式,持续开展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指导性强的培训,帮助企业拓宽数字化转型的相关专业知识。线上,推出“智造百科”线上训练营,为企业提供免费直播课程40多节;开展消防行业培训10次以上,门业行业培训8次以上;组织企业参加工信部产融合作云培训会、产业数字化项目培训会等多场线上培训活动。线下,举办全市“未来工厂”建设培训会、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会、智能制造一月一专题活动7场,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超2000人次;办江山市首届数字化转型总工程师研修班8期,累计培训智能制造项目负责人170人次。现场,累计组织80多家企业赴外地考察学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包括组织市级“未来工厂”培育库的企业负责人赴杭州、嘉兴考察学习老板电器、巨石集团;组织20多家企业赴绍兴,考察学习喜临门“5G工业互联网弹簧机车间应用”、洁丽雅智能制造中心等。

二、推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

依托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本土院校、研究机构等团队的专业能力和优势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免费智能化问诊服务。通过专家现场调研、面对面咨询交流等方式,理清企业智能化改造个性问题,梳理数字化转型中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智能化改造解决路径及方案,2020年累计问诊工业企业近200家。其中,市本级联合衢州学院和正泰新华控制公司,对45家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服务。柯城依托“两院一会一平台”,对26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专项问诊。江山组织专家团队,对44家门业、装备制造业等开展智能化问政。常山携手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对轴承、纺织、半导体等30家行业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把脉问诊。龙游邀请浙大、浙工大等院校教授,对49家工业企业进行多维度智能化诊断评估。开化聘请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

三、切实回应企业实际需求

通过免费问诊、“组团联企”等渠道,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梳理出人才、技术、政策等共性问题积极探索、重点破解。一是举办智造融资工厂战略合作签约暨工业企业政银企对接会,与浙商银行衢州分行合作,推出“浙江制造融通工程”专项政策,助力企业智造融资。二是积极引进苏州4.0、浙江新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服务商,培育巨化信息、禾川科技、双屿智能、自胜软件科技、江山金鹊等4家本土优质服务商;启动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筹建四省边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不断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选择范围。三是组织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与衢州技术职业学院开展人才共享对接洽谈,组织企业参加“走进东南院”联企沙龙活动多场等。四是针对企业对数字化改造政策诉求,不断优化政策内容,加强政策宣贯,推动政策兑现数字化、便捷化。

四、发挥示范企业溢出效应

挖掘有数字化示范效应的本土企业,指导支持企业争取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大力发扬示范企业成功经验。一是建立培育库进行重点扶持,2019年以来每年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双一百”培育库,今年摸排征集了15家有基础、有意愿的企业进行 “未来工厂”重点培育。二是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征集,总结提炼数字化转型经验做法,编制典型案例手册,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台等渠道开展系列宣传。三是持续举办系列数字化转型相关主题活动,如举办全市产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推进现场会、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推广会(衢州专场)、全市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会、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协会年、2020年数字赋能创新大会等,邀请示范企业分享。四是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标杆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输出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如组织召开水泥热电行业APC应用研讨会,邀请巨化介绍先进控制系统(APC)相关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性指导帮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杭沪京深等地“人才飞地”集聚作用,发挥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衢州学院、衢职院、浙大“两院”、电科大“四院”以及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在数字经济人才集聚、人员培训、科研创新、院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携手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定向培养、非定向培养,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和衢州“数字工匠”队伍。推动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公司与本地院校对接交流,推动企业、院校人才共育共享。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出“人才服务券”,开展分类分岗专题免费培训,提升企业、政府等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二是健全新智造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省级数字经济产业服务综合体平台,大力引进衢州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深耕衢州市场的数字化服务机构,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工程信息服务机构。加速建成四省边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联合巨化、SAP等数字经济领域领头骨干企业,共建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打造衢州巨化一体化数字化转型模式,拓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场景和服务范围。培育打通工业企业和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本地院校的供需对接渠道,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深化智能化诊断活动。借助高校、研究院、工业工程信息服务公司等各方力量,开展主导产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的全覆盖行动。把智能化诊断服务和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积极挖掘建设有潜在标杆示范意义的企业。鼓励企业参与智能制造装备、工厂车间、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不同层面的标准细则制定。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结合新一轮数字化改造行动,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标准的宣贯、实施和应用,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本地院校和专家团队,引导企业对标提升。

四是做好新智造培育推广。推进以未来工厂为目标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建立和完善新智造分类推进机制和政策激励措施。摸排企业改造意愿,实施新智造示范专项,建设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项目)。成立专业服务队,根据企业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机动服务”。通过系列数字经济相关活动、编制优秀案例等举措,及时总结宣传新智造培育成功和建设经验,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的复制推广应用。优化政策,加强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扶持,突出引导企业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方向发展。到2021年底,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以上。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好言献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