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904J/2021-125217 成文日期: 2021-07-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1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7-01 16: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字体:[ ]
分享:

郑浩亮代表:

你在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支持我市功能性饮料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建议(第11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2021年一季度全市食品饮料产业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标准GB10789-2007《饮料通则》的定义,饮料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我国饮料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主导的碳酸饮料阶段;以娃哈哈、乐百氏包装饮用水饮料阶段;以康师傅、统一为主导的茶饮料阶段;以统一、农夫果园为主导的果汁饮料阶段;以健力宝、红牛、脉动、尖叫等为主导的功能性饮料阶段。

近年来,我市得益于优质的水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娃哈哈、康师傅、伊利、新加坡旺旺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衢州,形成了以智造新城、江山为重点的饮料产业集群,以江山为重点的蜂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以开化为重点的茶叶加工产业群等产业格局。2021年一季度,全市规上食品饮料企业65家,实现产值25.82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35家,实现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31.3%。主要代表企业有江山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食品制造业企业17家,实现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5.6%。代表企业有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江山恒亮蜂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香食品有限公司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13家,实现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42.9%;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已成为我市传统主导产业之一,占全市食品产业的3成左右,2020年产量则达23万吨以上,同比增长33.6%。全市饮料生产企业30家,其中规上饮料企业8家,代表企业有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江山娃哈哈股份有限公司、龙游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衢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均瑶食品(衢州)有限公司。

二、近年来推动全市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所开展的工作

(一)制定发展规划。

依托我市水资源优势及特点,市经信局编制《衢州市软饮料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在该规划中明确提出结合本地的水资源,开拓发展功能性饮料;结合国内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台《衢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4+10”产业体系,确定绿色食品等10个产业,培育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制造业集群;根据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台《衢州市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改造提升绿色食品等重点传统制造业,推动绿色食品传统优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动向安全、健康、营养、便利方向发展。重点在水制品、茶油、茶叶、功能保健食品等领域,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应用等;为加强产业链安全,出台《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的通知》,明确提出“生命健康提升工程”,依托水资源优势,加快扶持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和功能饮料,开发动能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和生态有机食品。

(二)出台发展政策。

一是出台发展扶持政策。201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促进大商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对“龙头”“标杆”企业、项目技改提升、工业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奖补扶持。例如对工业投资项目、智能制造项目、工厂物联网项目,分别达到细则中相对应支持类别标准的,龙头企业、标杆企业分别按高出其他企业 2 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给予补助;鼓励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方面,明确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产业培育提升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市本级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重点产业的重点项目投入;又如针对2020年疫情特殊期间,支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贴息”,被评定为“深绿”“中绿”“浅绿”的融资企业或项目,按照贷款同期基准利率的15%、10%、5%分别给予贴息。各县(市、区)政府参展市本级政策执行,或指定地方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的培育提升。2020年市本级累计兑现“大科创”政策资金2.8亿元。2019-2020年,经信口累计兑现市区食品项目资金210.44万元。二是出台减负政策。为提振企业信心,减轻企业负担,我市连续出台了电费月结、返聘退休员工工伤保险、新招员工用工补贴等政策,助力企业发展。2020年共为企业降本减负131.7亿元,其中经信部门牵头减税降费4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1%。

(三)深化改革推动绿色制造。

一是全面修订工业企业亩均评价机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亩均评价“全覆盖”;2020年完成低效企业改造提升356家,盘活土地面积5918.12亩,腾出用能空间1.62万吨标煤。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亩均税收29.88万元,位列全市主要行业第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66家,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357家,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其中2020年食品饮料行业淘汰两条食品生产线。二是推动绿色制造。深化清洁生产审核和推进工业节水。“十三五”以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年可节水580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70万吨;全市工业用水利用效率提升显著。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4年的93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61立方米,累计下降34.4%。截至目前,创建国家绿色工厂8家(龙游伊利乳业等),国家绿色园区1个,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个,省级清洁生产审核示范园区1个,省级绿色企业40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33家。

(四)推动饮料重点企业发展。

一是开展饮料重点企业培育。开展全市龙头企业标杆企业评选等。饮料企业明旺乳业、龙游伊利被评定为衢州市2019年度龙头企业。二是开展项目决策咨询工作。按行业准入条件,即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开展项目决策咨询工作。2020年累计完成市区330个工业项目的决策咨询服务,项目数同比增长58.7%,是决策咨询制度实施以来最多的一年。2020年市区共8个食品项目通过决策咨询。

(五)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为鼓励企业开展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市经信局每年组织全市12%以上规上食品企业参加省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培训。同时将食品诚信体系评价费用列入局每年的行政经费预算中,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有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龙游德辉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通过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评价(ISM)。目前浙江巨香食品有限公司、浙江鲟龙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争取通过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

(六)深化企业服务。

一是建立组团联企机制。落实“市领导挂联区块+网格员组团联企”,由市领导牵头协调区块共性问题,网格重点解决企业个性问题,做到全市规上企业联络员全覆盖,为企业纾困解难。“组团联企”服务企业机制入选2019年度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2020年全市共解决企业提出问题2900余个,解决率达93%。二是开展食品工业运行监测。一直以来,市经信局十分重视食品工业运行态势的监测,开展重点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监测及食品工业运行态势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助力企业开拓市场。2020年全市举办“百网万品”活动134场次,参与企业4769家,实现网上活动销售额5843万元。2020年全市21家重点网销监测食品企业,实现网销额1.44亿元,同比增长33.33%。市百网万品浙江制造拓市场专班获省最佳服务机构称号。

三、下一步工作

(一)落实产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推动《衢州市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衢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20—2022年)》《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的通知》的落实,将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尤其是饮料产业,培育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同时,进一步优化大科创政策,加大创新驱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

(二)出台产业政策支持。

根据《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实施六大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的通知》要求,每年从大科创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六大标志性产业(含生命健康产业链)培育、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支持产业链项目建设。

(三)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深入开展招商战略研究,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以资源引品牌、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源换项目,开展上门招商、定向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结合本地的水资源,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再引进一批重大功能性饮料项目及其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引进健力宝、红牛、王老吉、脉动等等功能饮料企业落户衢州,加快实现资源与资金、品牌、项目、技术的无缝对接。

(四)推动产业绿色化。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改善水环境、空气质量和无废城市建设为核心,突出精准、科学,依法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清废)工作,强化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落地关;加快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及“低散乱”整治;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五)培育产业龙头。

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健康龙头企业,建立梯度成长的企业培育体系。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对标全球、全国行业标杆,着力推动生命健康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以“明旺”“伊利” “娃哈哈”为代表的饮料品牌及以“恒亮”为代表的蜂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入推进“凤凰计划”,建立上市和并购重组重点企业库,发挥现有上市公司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推动企业主板、新三板、创业板上市。深入实施“雏鹰行动”,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深”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专业化研发能力与协作配套能力。

(六)开拓产业市场。

实施“春雷计划”,培育一批C2M超级工厂;开展“百网万品”网销活动,努力扩大衢州“水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网络,支持同类企业建立市场营销联盟体,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构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新型市场营销方式;加大对衢州“水产业”的宣传推广,全力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好言献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