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82H/2021-130538 成文日期: 2021-06-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衢州市司法局

衢州市司法局关于对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6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2-31 10: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
分享:

叶毛倪代表:

你在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乡村民众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的建议(第161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法治培训,提高村民法治意识。今年,市司法局牵头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将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作为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推进加强乡村法治培训的一系列工作举措。例如,加强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法治教育,组织新当选村(社区)“两委”干部和村(居)民代表参加任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深化法律进乡村,广泛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普法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参与农村普法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站、知行讲堂、法治农家院等场所及各类普法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弱势群体的公益性法律服务,切实提升城乡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守法观念和用法习惯。

二、深化依法治理,大力建设法治乡村。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形成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市级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作联动,共同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共同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推动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五年倍增计划,将“八个一”有礼行动融入村规民约增强法治理念,加快推进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深化“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筑牢依法治理根基。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创建善治示范村,开展农业“绿剑”、渔业“亮剑”行动,把普法融入农业执法全过程。市公安局深化“融警务”工作机制,建立“一镇一民警、一村一辅警”工作体系,推动干警融入基层网格建设,加强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宣传扫黑除恶、打击跨境赌博、打击经济犯罪等典型案例,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努力建设乡村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开展下乡普法,8090传播法治好声音。为推动法治资源向乡村倾斜,市司法局联合5家省驻衢监所,推动13家部门单位协作联动,组建一支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群众的8090新时代法治宣讲团,以年轻化队伍、组团式服务、区域化合作为特点,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和法治建设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8090新时代法治宣讲团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行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司法行政队伍先进典型作为重点宣传任务。结合一乡镇(街道)一法律服务团、一村(社)一法律顾问等机制,推动8090宣讲员深入农村、社区为群众送去法治快板、法治三句半、法治视频直播课,并采用方言、土话、大白话宣讲典型案例,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等。重点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系列活动、“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3.8”妇女节普法宣传、“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及“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等主题活动,定期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村干部法治培训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法治建设宣讲160余场次,宣传张贴横幅、宣传册、宣传漫画14万份,为基层群众送去管用、好用、实用的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

四、建设宣传阵地,营造和谐法治氛围。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不仅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还需要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法治文化。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7家宪法公园、80余家“双普”基地、159家法治乡村知行讲堂作用的基础上,市司法局推动法治文化与衢州有礼文化融合,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增强实用功能。努力挖掘有衢州特色的法治文化资源,传承发扬衢州历史中法制传统和法治典故,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倡导传承优良家风,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下基层,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注重发掘、研究、保护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司法局

202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