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42Q/2021-129962 成文日期: 2021-12-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设施建设
发布机构: 市体育局

当年,衢州体育人集全社会之力,建起了那座老体育馆

发布日期:2021-12-15 16:0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体育局 字体:[ ]
分享:


府山脚下的衢州体育馆,也被老衢州称为“府山体育馆”,她不仅凝聚了几代衢州人的体育记忆,也曾是衢州的城市地标之一。在智慧新城美轮美奂的衢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惊艳面世之前,老旧的衢州体育馆已被拆除,仅在城投公司仓库中存留一对胡锡乾大师的“体操少女”雕塑。但关于这座体育馆的美好回忆,却铭记着一代衢州体育人的奋斗历程。


 

( 1988年新建成的衢州体育馆)

衢州体育馆最初仅为设在府山公园西门外戚家巷的一座简陋露天灯光球场。改革开放后,随着衢州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体育设施已越来越跟不上需求,一些赛事由于受比赛场地限制迟迟不能开展。上级部门遂机会分两步,将其扩建为中型体育馆。1983年5月,第一期改建工作完工,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也仅仅是在灯光球场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屋顶,内部设施极为简陋,甚至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质场地。

  今年91岁的翁星圻老先生与81岁的朱思益老先生既是衢州市体委的老同事又是老搭档,他们回忆起当年修建衢州体育馆时遇到的千辛万苦,感慨万分。当时翁老主管体委的比赛业务,朱老负责后勤事务,两位老搭档参与了老体育馆的全部建设工作。当时最先面临的就是建设周期长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按原定计划,衢州市体育馆将在1977年-1989年期间内分两期建设,政府共拨款67.5万元(含省体委三次补助共4.5万元),市体委发动社会赞助共计约24万元,但远不够敷出。

 

(翁星圻老先生)

  两位老前辈在谈及当初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时,均不约而同的说起当时建造体育馆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资金与物资。彼时,各地均在开展基础建设,各种建材甚至有钱都难买到。翁老和朱老为此四处奔波,以至于一进某些单位的办公室,就被人戏称“衢州市体委的两副眼镜又来化缘了”。如同现在衢州办省四体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一样,建体育馆也是集全社会之力才能成功。朱老回忆道:全市很多单位都积极的投入体育馆的建设中,本着有钱出钱,没钱出物的思想,用尽一切办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朱思益老先生)

   据翁老和朱老回忆,当时,江山电工器材厂无偿提供了建设所需的所有电工器材,机械厂、凿岩机厂等单位提供了很多钢材。十里丰农场免费送来大量红砖,江山水泥厂送来一车车水泥,市钢窗厂则无偿提供了所需的各种钢窗铁门等,衢化给予了部分资金支持,还有木材厂、浙江省第一监狱等单位也伸出援手。省工业设计院的庄院长无偿的为体育馆提供了设计图纸,负责承建体育馆的浙江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获知资金尚有缺口的情况下,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的同时,还减免了最后剩余的5万元工程款。

 1988年1月,经过各方的大力支持,衢州体育馆最终顺利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多投入使用。建成后的衢州体育馆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47平方米,室内高度11米,屋架跨度35米。馆内设2000多个座位,配有电动计时记分屏、音响、灯光及比赛用地毯、软垫、标准乒乓球台、羽毛球网等设备。比赛场地面积面积35米X22米,均采用油漆地板,即使是在当时也是国内较为领先的室内体育场馆。衢州市体育馆甫一建成后,就成为整个浙江省第二大的室内体育馆,先后举办了众多的重大体育赛事,其中包括很多国内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

据毛永敏等衢州体坛前辈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府山体育馆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好,加上当时社会上的“女排热”,这里承办了很多国内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例如1986年11月举行的“开山杯”全国男排四强邀请赛、1987年3月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青年篮球赛、1988年10月举行的“冷冻杯”全国女排四强邀请赛、1989年5月举行的南方六省职工体育协作区“保险杯”健美邀请赛、1989年10月举行的“衢化杯”全国甲级女排精英赛和衢药“新生杯”全国甲级篮球邀请赛等众多国内知名赛事。1989年10月,江山市体育馆建成,浙西地区的体育设施才逐步开始走向现代化。

您是否也有关于衢州体育的老照片、资料或老故事?关于衢州体育事业的发展,您是否也为之奉献过满腔热忱?欢迎您与我们联系,并提供老资料照片(原件不必提供,我们上门扫描或翻拍即可)。所提供素材一经录用,便可获赠限量版纪念品一份。

 

联系电话  0570-3893293 小钟

联系微信:troop345 小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