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54A/2021-128990 成文日期: 2021-1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涉农补贴
发布机构: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扶贫干部陈武斌:扎根银坑 一心为民谋发展

发布日期:2021-11-17 13:5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
分享:

“两年多来,贵单位怀着真挚之情,结对帮扶我区太真乡银坑村,不遗余力为结对帮扶工作努力奔走、倾心付出,对银坑村、太真乡以及我区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衢江区委、区政府在致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中如是表达,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情。信中提到的太真乡银坑村帮扶工作的出色开展,离不开扶贫干部陈武斌两年来扎根山村的用心付出。作为衢江区太真乡党委副书记,陈武斌用心用情为乡村扶贫工作带去希望,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杭新景高速太真互通

太真乡银坑村位于衢江北部,距衢江城区40公里,距离太真互通6公里,村域面积14.1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9000亩,耕地272亩,下辖4个自然村2个网格,有户籍人口368户1009人,常住人口300余人,中共党员32人,低收入农户共38户52人。全乡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8068元,收入以外出务工、毛竹和油茶种植收益为主。“2018年11月我刚到银坑村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仅2.8万元,集体经济情况不容乐观。”陈武斌说。

借梯登高 导入资源

走出贫困山区的围城

“此刻,四下一片寂静,这是我今年到达衢州的第39天,也是我参加扶贫驻村工作以来在衢江待得最长一段时间”,在扶贫工作日记上陈武斌这样写道。每天夜深人静时,陈武斌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导入企业资源扶贫帮困?怎样利用当地资源‘造血’增收?我还能为这里干点什么?”经过苦苦思索,陈武斌决心多方筹措资金,弥补当地极度缺乏项目启动资金的短板,助力产业发展。

中化蓝天集团采购太真乡银坑村农副产品

2018年至2020年,通过陈武斌的项目考察、梳理、汇报、论证,中化蓝天集团以专项扶持资金的形式,共转账帮扶资金120万元至衢江区扶贫专户,主要用于银坑村中草药果树套种项目、银坑村民宿改造提升项目及银坑村竹笋加工项目。同时,陈武斌经常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扶贫书籍、学习农口知识、研读扶贫政策,对于结对村扶贫工作已然如数家珍。三年间,他还积极对接省有关部门,通过项目申报、讲解等方式争取专项资金。经过他不懈努力,最终争取到蓝天拾贰居民宿周边配套提升项目补助4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每年30万元三年期(用于银坑村委会广场提升项目、银坑自然村道路拓宽项目、吴家自然村村庄美化提升项目),银坑村文化礼堂项目补助80万元,合计争取省级项目扶持资金210万元。

扶贫干部实地走访银坑村低收入农户

“中草药种植项目见效周期长,但增收效应持续稳定,适合先期投入,关键是要做好田间管理等工作;竹笋加工项目投资产出周期短,但价格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可弥补中草药项目前期的增收空白;而民宿改造提升项目,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是山区乡镇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未来发展前景巨大。”陈武斌这样分析道。在他心里,早就有了一个山区乡镇的发展规划及挂联村的产业布局,并按照这个产业规划多角度稳步推进助农增收工作。

在银坑村原有一个设施陈旧的竹材拉丝厂,效益低下濒临倒闭。陈武斌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计划对该厂进行转型改造。“100斤毛竹刨去人工、运输成本,农户只赚8块钱,这样的低效益普遍存在于竹材粗加工行业,但是如果涉及竹材深加工行业,环保要求及产业标准要求又不是乡镇企业能负担得起的。于是,我着眼于竹材生命周期,竹笋加工业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转型方向。”陈武斌这样介绍道。说干就干,在做足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第一期将拉丝厂南面350平方米厂房改造成竹笋烘干深加工点,加工点主要收购太真乡和双桥乡两个乡镇农户的毛笋、红壳笋,实现竹笋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以及统一销售的产业链。工艺选择确定、设备选型比价、厂房配套建设以及承包经营等工作,他从一知半解到机器型号、工艺技术可以娓娓道来,俨然成了“专家”。同时,为实现笋干长期稳定销售,陈武斌在洽谈烘干设备采购过程中,与福建三明企业签订笋干代销协议,让笋干销售不再成为村民的“心头忧”。

中化蓝天下属上虞基地和下沙基地采购太真乡银坑村特产红笋干4292斤作为员工福利,总金额达11.803万元,抛去成本、人工、能耗等费用后,总计有4万元被分发到村民手中,其中包括低保户12户、低边户5户。按照每年两个月的笋季计算(毛笋和红壳笋),每天消耗1万斤鲜笋,总计可消耗60万斤鲜笋,制作笋干3万斤以上。以24元每斤笋干成本,目前市场价30元每斤计算,笋干加工厂每年可盈利18万元。建成后还增加了10人的就业岗位,在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的情况下,每个农户可增收4000元。

扶智为先 观念引领

打破因循守旧的思路

“我一直认为,扶贫要先扶智,只有观念新了、机制活了,才能真正调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我希望在衢江做一条搅动沙丁鱼群的鲶鱼,为太真乡的扶贫工作真正带来‘鲶鱼效应’。”陈武斌说。

太真乡银坑村中草药果树套种基地

2019年初,银坑村利用中化蓝天帮扶资金40万元,在中草药基地种植黄精21万株、30亩。在种植的过程中,陈武斌发现黄精种植需搭建遮阳棚,而果树套种则最大限度利用了生物相生的性质,既减少了搭棚开支降低了种植成本,又提升了土地亩均效益。“当初果树选择的时候,我想到了老家的特产果树。在我们台州仙居,东魁杨梅个大汁多口感好,10年生的杨梅树可为农户带来每年每棵1万元的毛利收益,是当地增收致富的主力果树种。”经过农技专家多次提取土壤、研究论证,终于将东魁杨梅定位为套种的果树品种,随即在陈武斌的联系下采购了一批杨梅树。为了助农增收,村两委本想将树苗免费发放给村民,为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杨梅的日常管理,在陈武斌的建议下,村集体采用集体套种与村民自愿认领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有意愿认领种植的农户由集体出资每棵补贴30元。最终有90户左右农户共计认领了265棵杨梅树。“现在,这些农户认领的杨梅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农户自己管理的杨梅树比中草药基地集体管理的还好。”陈武斌笑谈道。

太真洞狮象厅

从“要你种”到“我要种”,农户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种植积极性的提高,更是走出了一个村脱贫工作的新路子。银坑村原党支部书记吴益明经常说:“陈武斌副书记来了以后,我感觉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全身充满干劲,我这个50多岁的老头子,思想也新潮起来了”。根据种植经验,预计到2022年5月,银坑村中草药果树套种基地项目可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创造长期就业岗位2个,直接带动2名低收入农户增收。

中化蓝天帮扶工作组连续两年为太真 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赠送校服

同时,陈武斌十分关心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知道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9年6月1日,作为公司团支部书记的陈武斌,积极开展爱心活动筹集经费0.6万元为衢江区太真乡中心小学40名学生捐赠校服;次年儿童节,在陈武斌的倡议下,中化蓝天帮扶工作组又为衢江区太真乡中心小学52名学生、幼儿班学生捐赠校服一套,共计0.78万元,至此太真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拥有了可替换的两套校服。同时,陈武斌还结对了当地两名困难儿童,为其送去多箱衣裤等生活必需品。2020年儿童节,他和结对的孩子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共同完成了包包子、运气球等活动,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孩子终于也有了参加亲子运动会的机会。

农旅结合 做强民宿

开拓“两山”理念新实践

来到银坑村后,一方面太真洞旅游景区、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一区委旧址、盘龙石柱等景区资源让陈武斌留恋和惊讶,而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却迟迟未能转化为金山银山,资源闲置已久、旅游接待能力糟糕,成为阻碍两山转化的铜墙铁壁。

太真乡银坑村蓝天拾贰居民宿

“风景再好,没人气始终发展不了旅游业;人气再好,留不下游客消费对发展地方经济也是于事无补。”为此,在陈武斌牵头下,利用中化蓝天结对帮扶资金和杭州市结对帮扶资金,将银坑村闲置的280余平方米的老办公楼进行改造,创办“蓝天拾贰居”民宿。项目总投资约136万元,通过改造装饰、卫生间修建、民宿庭院美化等,开发民宿经营房间12间。为进一步节省改造经费,将资金用在民宿发展的“刀刃上”,陈武斌找到母校浙江工业大学的老师,通过教师带队暑期实践的契机,为“蓝天拾贰居”民宿开展室内装饰设计。现在走进“蓝天拾贰居”,每间客房门上都有一个主题,如名为“星光”的房间,门上写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同时每个房间的墙上挂着太真乡中心小学孩子们专门为民宿绘制的图画,走廊上是艺术竹编的灯罩……处处体现了用心设计的艺术气息。

在民宿经营上,银坑村将精装修的蓝天拾贰居民宿12间房屋、食堂以及竹笋加工厂厂房等,公开承包给成晟(衢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经营使用。双方约定承包期限3年,承包款为每年10万元。这样一来,既激发了承包商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村集体稳定增收。

2020年10月15日,中化蓝天集团上虞基地70余名骨干员工凝聚力提升培训会放在衢江区太真乡,在参观了银坑村笋干加工厂、蓝天拾贰居民宿、中草药果树套种基地、村文化礼堂、盘龙石柱后,他们对银坑村的发展充满信心,也高度称赞了当地脱贫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能感受到村子很有活力,旅游民宿等方面也做得很好,了解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后,我相信当地群众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领队胡梅说。在陈武斌和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村庄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外党员吕丹回到银坑村后,对村子的变化感到惊讶,并表示将带朋友回乡旅游,家乡再也不是说不出口的“穷山沟”了!

“经过三年的帮扶,2020年银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至22万元,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基本实现就业并产生收入,后续中草药果树套种项目有产出后,村集体收入还将出现大幅增长。”陈武斌欣喜地表示。下步,银坑村还将建立以农事体验为依托,以素质教育拓展为核心功能,集红色教育、军事训练、农事体验、素质拓展教育、农耕文化教育、救生生存教育、手工技术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当地助农增收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