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咨询【2021】第4期

发布日期:2021-10-22 10:2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咨询委秘书处 字体:[ ]
分享:

市领导对市咨询委专题调研报告《促进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升对策建议》作出批示

 

今年上半年,市咨询委组织调研组赴深圳、杭州、上海三地认真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研讨,于97日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专题调研报告《促进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升对策建议》(衢政咨〔202111号),市委书记汤飞帆、市长高屹、常务副市长陈锦标先后作出批示。现将该报告予以摘要刊登,供参考。

 

《促进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升对策建议》摘要:“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创建了科创飞地。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按照浙政办发[2021]5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对照“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市”的宏伟目标和创新驱动、“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仍有不少差距,亟待科学谋划、统筹部署、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一、我市科创飞地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科创飞地的设置情况

2012年我市与杭州市坚持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探索由“单项飞地”向“双向飞地”转型的山海协作创新版,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建立衢州海创园。2013年,在上海张江谋划了“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探索“上海孵化-衢州生产”的产业培育新模式。2017年,在北京、深圳等地加快构建“科创飞地”。(详见PDF)

(二)科创飞地的主要成效

1.促进了产品研发、产业培育。杭州科创飞地以承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加快与“基金+”“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对接,打通杭衢、沪衢合作通道,实现产业链、资金链的有序流动。北京科创飞地立足我市新材料发展基础,研发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及军民融合项目,抢抓石墨烯产业正处产业爆发前夜的时机,促进石墨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与中浙高铁合作研发石墨烯轴承钢项目。

2.促进了招才引智、创新驱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地处张江科创前沿阵地,吸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人工智能项目高端人才团队,目前已有两支高端人才团队项目入驻,从事国家一类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以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为目标,构建融合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衢州-北京协同创新生态圈”,以“衢州在京众创空间”和“衢州种子孵化园”为基础,建立集“技术开发、公共服务、企业孵化、国际交流合作”功能的综合平台。到目前,科创飞地已累计引进互联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精密传感器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项目237个,其中26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坚持市外飞地与市内基地互促并进,实现科创项目在飞地研发、孵化,在衢州转化。

3.促进了项目招引、产业提升。北京飞地重点承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产业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产业转移项目开展招商工作。加快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优质项目的培育、引进。立足打造两大平台,即:东南数字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和衢州石墨烯产业研究院。北京科创飞地入园产业以创新金融、高端制造产业为主,吸纳一批高端项目。驻珠三角联络处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推进以商招商,招引的衢州孚威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填补了生产电池模组企业的空白,形成了全产业链。

二、我市科创飞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精准,功能有待强化

我市科创飞地都以科创为主,兼具孵化器的功能。从现实情况看,研发能力不够强,孵化转化机制不够健全,面临“久孵不出”和“孵”得出却“留”不住的巨大风险,影响飞地项目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从各飞地双招双引情况看,有效信息掌握不多,“双引”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效能有待提高

目前,我市科创飞地都委托驻所在城市的联络处管理,联络处属市府办下属机构,科创飞地管理职责不明确,职能不健全,委托管理授权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各飞地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缺乏合力,飞地资产管理经营没有达到应有效益。

(三)政策激励不到位,体系有待完善

科创飞地的企业和人才享受“同城待遇”的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对接完善,督促和促进落实的力度有待加大。入住科创飞地的企业,由于注册地址存在差异,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飞地项目招商的一些激励政策,但是,对如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何精准有效促进招商引资,政策不够明确。

(四)保障体系不健全,力度有待加强

科创飞地的人、财、物组织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尤其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保障力度有待加大。

三、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市科创飞地面临的机遇

1.国家和省级关于促进飞地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20176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飞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今年2月,浙政办发[2021]5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衢州市本级和所辖6个县(市、区)到沿海发达市县布局科创飞地,鼓励飞入地参与联合建设。这些政策为科创飞地转型提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2.浙江省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供了高端资源。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山海协作,作为超常规推动山区26个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底板、促进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这些重大计划为我市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改革试点、吸引高端要素和高端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3.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为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年7月,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实施“产业为王、工业强市”为战略举措,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该战略举措为我市科创飞地转型提升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二)我市科创飞地面临的挑战

1.如何健全进得来、孵得出、留得住的科创新机制。当今,许多地方紧盯科创飞地,把科创飞地作为“双招双引”的主要目标,科创飞地面临项目和人才“飞走”的风险。

2.如何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科创生态链。科创飞地转型提升涉及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和科技投入各个方面,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同时,对市内整合资源和市外区域协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3.如何形成政府、市场、企业各显其能的科创新格局。科创飞地是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平台,如何发挥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是转型提升过程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模式,推进科创飞地转型提升。

四、促进科创飞地转型提升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目标定位,强化科创功能

推进科创飞地转型提升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导向,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注重超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科创飞地转型提升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1.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的新高地。正确把握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作、鼓励支持“飞地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导向,抓住飞地经济由“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转型的重要契机。学习借鉴金华市与上海松江区、温州市与上海嘉定区、江阴市与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的经验,深化杭衢区域协作,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山区(市、区)到沿海发达市县布局“科创飞地”和“产业飞地”的政策,积极探索“科创飞地+产业飞地=双重飞地”的新模式。发挥科创飞地所在区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资源优势,依托科研院所的力量,实施“双自双登”科技攻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技术成果。健全完善科创项目研发、产业落地机制,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确保“市外科创飞地研发、衢州产业基地落户”。充分发挥市外科创飞地、产业飞地土地含金量高、产业科技含量高、单位面积效益高的优势,主动对接,形成共识,完善政策,把科创飞地打造成培育税源的新增长点。把“双重飞地”打造成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成为衢州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2.产业转型、产业提升的新引擎。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聚力聚神抓工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科创飞地“信息窗口”作用,及时收集、梳理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立足本地产业基础,高效利用“飞地”高科技元素和衢州一流的营商环境,采取“飞地研发+本地制造”模式,努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围绕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功能提升,以新材料、新能源等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鼓励大企业和科技龙头企业以科创飞地为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创办实验室,实现高端人才共育共享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开发。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借助科创飞地平台,强化科技合作。根据产业特征和需求,提高科创飞地研发与产业基地技术、人才的匹配度,力求“一产业一飞地”,实现科创项目和科技人才双招双赢。

3.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充分利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发挥科创飞地拥有的现代城市功能优势、科创基地优势,以“科创工作在飞地、服务贡献为衢州”为目标,创新招才引智、聚才用才机制,采用灵活的用才方式和引智模式,完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鼓励以才引才、以才引智,使科创飞地的人才享受当地“同城待遇”。鼓励和引导城市龙头企业以科创飞地为平台,扩大招才引智的成果。发挥衢州海创园地处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的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在飞地设立公司。同时,鼓励他们来衢投资科技创新企业,收购兼并中小企业,发挥资本引领产业转型提升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运营效益

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点、抓尖端,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1.完善管理体制。按照科创项目孵化园、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功能定位,针对科创飞地多头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等问题,坚持“权属明确、边界清晰”的原则,理顺科创飞地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明确产业定位、准入条件、运营主体、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另道超车、追赶跨越的步伐,建议以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加快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争取省级相关部门关于机构、编制等支持。借鉴智造新城的管理模式,设立衢州飞地建设管委会,根据需要确定编制。负责管理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的科创飞地。明确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按照资产所有权和运营管理权分离的原则,由运营公司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履行公司章程核准、资金集中管理、融资担保审批等职责,负责科创飞地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政策兑现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26个山区县(市、区)在发达地区建产业飞地的政策,积极探索科创飞地与产业飞地统一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形成科创项目研发、孵化、转化、落地等一条龙的科创生态链。加强与投行、基金、商会等沟通协调,合力支持科创飞地转型提升、健康发展,加快形成杭州湾、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科技创新和“双招双引”新格局。

2.创新运营模式。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衢州特色的科创飞地运营模式。以市场化的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和科研院所唱戏的做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依靠改革,消除阻碍和影响科技创新的体制性机制问题,完善科创飞地的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资金链,不断优化“四链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链。坚持市场主导作用,以市场化的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在科技投入、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梳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共性和个性技术难题,根据创新资源分布,实施精准对接。由政府出面,加强与科创飞地所在地政府的沟通协作,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通过商会、校友会、乡贤会等方式,了解提供科技研发和科技需求的“双重”信息,组织引导本地有研发需求的企业“走出去”、“进圈子”,走进一线城市设立的科创飞地,主动融入科创生态圈,打造产业研发“驻京办”、“驻沪办”、“驻深办”,组成科创联合体。可优选第三方运营机构,为入驻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3.健全服务机制。按照研发、孵化在科创飞地,转化、落地在衢州(含产业飞地)的原则,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专业的事由专业团队运营的导向,政府主要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平台管理运营新模式,采用政府搭台、专业化团队运营的方式,强化专业招商、专业服务、专业孵化培育。园区要为入驻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成果转化、资本运作、人才招引、财会法务、咨询培训、媒体宣传、行业交流等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构建有利于企业或项目健康成长的优质创新生态。

(三)健全保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1.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建立科创飞地财政结算体制。根据各个飞地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分步建立财政结算体制,可在长三角的科创飞地先行先试。对注册在飞地企业和虚拟注册在衢州(智造新城、智慧新城、县市区)企业,地方财政贡献部分全额归属管委会;对注册在衢州(智造新城、智慧新城、县市区)并入驻衢州属地和科创飞地的企业,地方财政贡献部分,衢州属地与科创飞地3:7比例分成;对管委会(科创飞地)新招商引资未入驻飞地的项目,地方财政贡献部分,衢州属地与长三角科创飞地5:5比例分成。二是设立科创飞地管理专项资金。将物业运营管理费用、专业团队运营费用、优惠减免招商政策等进行统一核算、专项保障,采用“先拨后结”机制,每年初预拨一笔资金作为园区运行经费,由管委会负责兑现相关政策补助资金,市财政局根据兑现清单结算园区管理专项资金。对入驻衢州海创园等“飞地”的人才项目,建议由市财政全额保障,由市相关部门专项负责。三是设立科技企业扶持资金。加大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机制,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加大资金投入,变无偿补贴为资金入股。鼓励企业向社会优秀企业、资本募集资金入股,降低政府资金投入比例和风险,进一步加快入园企业的孵化。

2.健全政策体系。以贯彻落实浙政办发[2021]5号文件为契机,研究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争取省政府支持,明确 “同城”政策。根据科创飞地转型提升的需要,从招商、财政、科技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扶助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进驻科创飞地,建立研发中心,研发成果与场地租金、奖金相挂钩,并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引进招才聚财项目,对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地方留存部分,可以奖励补贴的形式返还企业。加强飞地财政专项资金保障、飞地“一站式”办理企业各项审批事项,从项目入驻到退出全生命周期实现闭环运作的政策体系。

3.创新决策机制。改革现行的项目决策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变“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格局,增强评估专业性,创新项目研判决策机制,改变现行项目由市级部门研判、评估的办法,由牵头部门制定项目准入、退出标准,试行飞地项目决策第三方评审,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防止因评审、研判不专业,导致优秀企业或项目被否决而造成流失的情况发生,着力提高办事效率。

4.优化服务机制。做细人才企业“双服务”,构建飞地人才(企业)服务综合体,加大对国千、省千人才培育力度。打造“最多跑一次”飞地模式,飞地内的企业注册等事务由管委会以现场办公或线上办公形式,办理涉及工商、税务、社保、银行、人才事项等业务,打通杭衢异地办理通道,实现“一窗受理、两城通办”,重点解决入驻“飞地”企业同时注册入驻衢州面临的各种问题。尝试科创飞地人才引进新模式,优化引进机制,放宽年龄限制,改进兼职、全职,待遇核定及退出机制。

5.完善考评机制。按照“政府基础服务+专业化运营团队”的运营模式,完善政府对专业运营团队的绩效考评机制,保证专业运营团队的决策科学性和经济性。完善专业运营团队对入驻园区的企业的科学考评制度,加快入园企业的更新迭代、腾笼换鸟,优化产业发展。简化科创飞地考核工作,每年就人才引进、税收贡献和企业成长几项关键指标进行考核。对招商队伍的考核,应重业绩轻打卡,根据招商工作的特点,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对于不适合一线招商工作的人员,进行及时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