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188/2020-114921 成文日期: 2020-09-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公益/文体活动
发布机构: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走近孔子学好儒学, 不辞长作衢州人

发布日期:2020-09-30 16:0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字体:[ ]
分享:

叶斯

因疫情防控需要,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祭祀典礼采用了“云祭祀”方式。这是衢州人的一大创新,“云祭祀”能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因此也更接地气。

早在2016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67周年祭祀典礼时,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就说过:“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当代人应该用当代方式祭孔。孔子理论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应该用平常心来理解他,而不是束之高阁,将孔子送上神坛,让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孔子是圣人,用现在的话说,绝对的高大上。但孔子绝非高不可攀。透过历史帷幕,也许首先感到一种压力,比如,孔子与他的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距离,这种距离产生一种威严,“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可是,当你真正走近孔子、走进孔学,你就会发现孔子原来是那么温和、亲切、自然。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尽管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干过仓库保管和放牛牧羊之类的工作,但并没有染上鄙俗之气。“十五志于学”后,知识“塑性”发挥作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既不粗俗,也不穷酸,既保持自身的良善,又显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面,是本真和文化修养完美结合起来的君子。

走近孔子,走进他的生活,你会发现他是一个走下圣坛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孔子闲暇无事之时,像其他人一样,神情舒坦柔和,全然没有工作时那种凶巴巴的样子。在《论语》中,孔子很少笑,但每次笑,都显得很可爱可亲。

走近孔子,走进他的情感世界,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孔子对不合礼制的人和事非常痛恨。季氏是卿大夫,按礼制应用四佾的奏乐舞蹈,却用了八佾,相当于天子的舞乐,孔子对此极为不满,“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原壤是孔子的老友,年轻时母亲去世,他敲着棺材唱歌,自放于礼法之外。年老了知道孔子来看他,盘着两腿等孔子,大家知道古人是不穿内裤的,这种行为很不雅观,而且不以礼相迎。孔子很生气,用拐杖“叩其胫”,大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

读《论语》,不同的人心目中会有一个不同的孔子。如果拉下圣人的光环,仅仅把孔子看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一个道德文化的传播者,你会发现,孔子很亲切,而且不止这些。

读孔子,你会发现,其实就是古代草根和现代草根的对话,同时也是古代智者和现代智者的对白、古代贤者和现代贤者的交流……孔子和《论语》以及儒学,离我们所有人的心灵距离都很近。在老夫子身后数千年里,他一直是普罗大众心灵鸡汤的最重要供应者。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无论你明白与否,你都是读着他的书、沐浴着他的思想成长的。当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孔子热变成了全球性的热潮,作为中国人自当守好国粹,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作为衢州人,我们应该非常自豪:据有关资料——全世界共有孔庙3000多座,孔子家庙只有两座,除了山东曲阜就是我们衢州。

作为衢州人,我们更有责任学习孔子、学好儒学。因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品牌。

作为衢州人,我们每年从祭孔仪式中学到一点东西,每月从儒学中汲取一点营养,每天从《论语》中得到一点智慧。如此,我们便不枉为衢州人;如此,我们便会为自己生活在衢州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