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一把锄头”管水,千个灌片村民放水“零跑腿”

发布日期:2020-08-07 15:0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字体:[ ]
分享:

连日来的晴热高温天气,正是水稻生长用水高峰期。近日,在衢江区横路办事处贺邵溪灌片,绿油油的稻田旁,一条长2公里、宽50厘米的渠道里,一股清水经过二号出水口源源不断流向下游河道。

贺邵溪灌片有水田450亩,从溪流自行引水灌溉。去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贺邵溪村村民郑炳海成为专职放水员,整个灌片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往年这个时候下游稻田用水已日趋紧张,渠道出口根本没有水外流。”村党支部书记傅诚说,一直来,村民们习惯于抢到水就把稻田灌得满满的,造成上游田溢水、中游勉强够用、下游缺水的不合理用水现象,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后问题迎刃而解。郑炳海是个种田老把式,对放水自有一套管理办法,接手后他按照先急后缓,做到精准灌溉。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放水时每口稻田他只保持1厘米至2厘米的水面,这样放水循环速度加快,碰到下雨天田里也不会溢水。据了解,该灌片去年核定用水标准是每亩699立方米,实际用水量608立方米,对比目前的数据,今年有望降到590立方米以内。

“现在好了,下班再也不用急匆匆赶着去放水了。”村民郑作祥道出了本村和他一样情况的200多位村民的心声。郑作祥在灌片下游种有2.5亩单季水稻,夫妇俩平时都在东港园区内的企业打工。以往他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里放水,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费时费力。他说,灌片“一把锄头”管水后,省去了不少精力,刚开始他也隔三差五晚上到田里转转,看到每次都有水也就放心了,农忙季节也可以安心打工,种粮打工两不误。

目前,衢州市1390个村已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65.41万亩,每个村作为一个灌片,在安装量水设施的基础上,全部实行“一把锄头”管水,按照灌片面积的大小,确定放水员数量,节水奖励直接发到放水员,千个灌片实现村民放水“零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