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188/2020-113306 成文日期: 2020-08-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6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8-31 14:5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字体:[ ]
分享:

方洪良代表:

你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衢北旅游带的建议》的建议(第16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文旅局认真贯彻市委“1433”发展战略,重点围绕浙江大花园核心区建设,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文旅融合、产业培育、品牌推广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浙皖闽赣四省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联席会议秘书处设在衢州。多趟“衢州有礼”号旅游包机飞抵衢州开启“住衢州游四省”协作区生态之旅,与杭黄联合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路,衢州作为浙皖闽赣四省生态旅游“大本营”已初具规模。衢州市全域纳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成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主线城市。南孔古城入选浙江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六个县(市、区)获得2019年度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资金5400万元,占全省53个县(市、区)的1/10强。全力打造“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一批主干项目纷纷落地。常山县“宋诗之河”融合品牌成为亮点。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前江山市获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浙江省上榜的三个县市之一,开化、龙游进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他县区也在积极创建,全市已形成争创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的工作梯队。

二是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一手抓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项目推进落地,高质量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关于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的指导意见》,设立幸福产业发展“大专项”,下设大文旅专项资金和幸福产业基金,推动文旅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推动项目落地业态转型升级。南孔古城文化旅游区、龙游石窟-红木小镇5A级景区创建持续推进,衢江铜山源全域旅游、常山远山云间旅游度假区、奥陶纪高空极限景区等一批重点龙头项目落地衢州。同时涌现了《根宫夜宴》《你好江山》情景剧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全面提升发展民宿产业。市政府出台了《衢州市民宿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衢州市民宿提升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政府扶持、农户参与、资本热衷等多方因素叠加,推动衢州民宿产业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快速转变。

三是加快推进旅游品牌营销推广。全力推进好听音乐会、好看大花园、好玩运动场、好吃“三衢味”等“四好衢州”建设,并强化宣传推广,全年文旅高光时刻频出,创建多个“现象级网红”。创新推出“推倒政府院墙”开放食堂、开放停车“两放两开”服务,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澎湃新闻、新京报等近百家媒体关注报道,百度搜索结果达到3240万。连续举办11场礼乐·草原音乐会,共吸引10万余人次市民游客现场观看,线上观看流量突破2860万,百度搜索结果达到3800万。持续实施“全球免费游衢州”活动,不断推进旅游惠民、还景于民,全球人民游衢州得到了更多实惠。2019年14个核心免费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3.73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量达到1.98万人次,百度搜索结果达到848万。一系列文旅惠民举措赢得了良好口碑,强势打响了衢州文旅金名片,强力助推城市品牌的塑造。

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规划引领。早在2018年,就对接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总体规划,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我市政府规划体系,明确旅游产业定位,突出优先发展地位,编制了《衢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年)》。今年,在综合评估衢州市“十三五”旅游规划、文化规划实施情况下,正在编制出台《衢州市“十四五”文旅规划》。通过规划完成顶层设计,按照“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推动全域旅游规划与城乡、土地、交通、环保等规划深度融合,推动各要素资源整合,研究旅游业态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明确重点发展区块。通过调查研究,整合资源,我们提出了构建“一核四区”的旅游休闲发展格局。一核:即做强主城休闲旅游发展核。以信安湖、古城为核心,联动北部的两溪流域、南部的烂柯山-乌溪江区域,全面提升各类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打造集旅游观光、都市休闲、娱乐体验、养生度假、交通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旅游休闲核心”,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业整体发展。四区:即建设四大旅游片区。依托主城休闲旅游发展核,强化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构建江郎山世遗品牌休闲区、开化生态休闲区、龙游文化休闲区及常山地质文化休闲区,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的旅游发展区域。

二、加强配套提升。打造3条服务通道,一是交通的通道。以衢江-江山港-常山港(马金溪)为主线,高标准打造沿江公路、通江航线、滨水绿道网络。推进通景公路、通景高速建设,不断提升市域内、钱塘江诗路区域及浙皖闽赣高能级景区间的旅游交通接驳能力。二是数据的通道。深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各类旅游相关应用系统及信息资源,在公安、交通、工商等相关领域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共同打造良性的旅游云生态系统,谋划搭建浙皖闽赣跨区域文旅大数据平台。三是消费的通道。重点引入和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显著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围绕好听、好看、好玩、好吃“四好衢州”建设,丰富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业态。

三、加强产品打造。结合钱塘江诗路建设,以衢江水系为线、诗路文化为魂,整合串联沿线各类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常山港、江山港、衢江,形成“一心三轴十二珠”的Y型空间结构。通过文化挖掘,打造三大拳头产品。一是依托衢州市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文化、世遗文化资源,开发适合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诗路研学产品。目前,江山市已启动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南孔古城文化资源调查也已经开展。二是依托衢州市沿线具有鲜明特色的茶文化、瓷文化、农耕文化、民俗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文化、地方美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各地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创意区(街区)、传统产业基地等平台,开发多种类型的文化体验产品。三是依托衢州市世界遗产资源、古镇名村、江河湖溪资源,以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重要平台,以度假酒店及精品民宿为重点业态,整体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康养休闲产品。

四、加强品牌打造。抓好文旅品牌金名片工程,深入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做精衢州三圣(南孔文化、棋子文化和杨继洲针灸文化)、草原音乐会、国学论衡、全球免费游衢州等文旅“金名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融合,谋划建设文旅项目和精品游线,重点推进衢州南孔古城5A级旅游景区和千里钱塘江黄金旅游线,打造成为诗画风光带的“一珠一带”。创新品牌营销推广方式。一是整合营销先行,从景区单一推广到城市品牌整合营销,推动衢州全域旅游品牌国际化;二是充分利用迭代中的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社群、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和方式进行品牌营销。

五、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共建杭衢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抓好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平台,发挥联席会议秘书处优势,全力打造四省旅游“集散地+目的地”,加快推进协作区各成员产品共建、服务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溢出效益。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