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188/2020-112017 成文日期: 2020-08-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4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8-11 16: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字体:[ ]
分享:

民革衢州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保护和活化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第24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市非遗保护工作从“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转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发展阶段,非遗保护成果显著。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0项,省级非遗名录76项,市级非遗名录263项,县级非遗名录765项。全市现有国家级传承人8名,省级传承人93名,市级传承人215名。共有浙江省非遗传统戏剧项目保护地(单位)10个、传统戏剧之乡10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7个、浙江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6个、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3个、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个、浙江传统工艺振兴目录6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1个、浙江省非遗旅游景点7个。

你们提出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所面临严峻形势,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一起面对克服,我局也一直为之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着力解决问题:

一、夯实非遗保护基础

(一)完善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深入调研,挖掘各级非遗项目,积极推荐申报公布各级非遗名录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将开展申报并公布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和首批市级非遗体验基地相关工作,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

(二)做好各级非遗传承人、保护单位管理工作。我局非常重视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走访慰问传承人等形式关心各级传承人生活工作状态,及时了解掌握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在保护传承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并尽量帮助解决。为提高我市传承人专业能力,我市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省文文旅厅组织的专业培训学习,近两年来先后杨继洲针灸、龙游皮纸制作技艺、廿八都木偶戏三个国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文旅部非遗司组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组织我市省级以上以及新公布市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参加培训学习;每年召开全市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对全市近160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中心业务人员开展全面培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业务水平。今后我市将借鉴省、兄弟地市先进经验,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采取考核、评优等措施,以保证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促进传承人培养和技艺的传承。

(三)做好非遗项目经费申报。全市2019年共申报中央资金补助144万元,省级专项资金373.5万元。2020年全市已经争取落实中央项目资金补助182万元,省级专项资金303.5万元。接下来将严格遵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款专用,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专项资金在非遗传承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积极申报非遗保护载体建设项目。积极推荐申报省级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旅游景区、首批优秀非遗旅游商品等保护载体。推荐江山廿八都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转型升级为省级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推荐柯城区九华乡中国立春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省级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组织我市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常山县新昌乡申报第五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工作。经过推荐、申报、及省厅专家评审,我市9件非遗商品入选首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名单。

二、保护建设机制

深入调研衢州市非遗保护现状,结合省“非遗十三五保护规划”,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完成编制《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提出下一步保护发展目标。

目前我市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指导依据,在接下来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将吸收兄弟地市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适合本地情况的保护传承制度。

三、创新宣传方式

(一)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全市开展传统戏剧公益展演、非遗宣传、法规咨询、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衢州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都能了解非遗走进非遗。

(二)借新闻媒体、网站、微信等平台开展宣传。随着传统文化兴起,老百姓对非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局与衢州日报、衢州晚报等衢州主流媒体开展合作,深度挖掘与报道非遗传承人、民俗活动、非遗项目等新闻,并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进行网络宣传。针对非遗项目社会知晓面还不够广、内生活力还不够强的现状,以衢州市非遗中心为实施主体,建立衢州非遗微信公众号并开展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宣传工作,“衢州发布”“掌上衢州”等主流转发公众号内容,综合效应显著。

(三)以非遗项目传承活动促保护。一是组织国遗传承人金瑛编撰出版第四批国遗丛书之《杨继洲针灸》,并邀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该书作序,目前我局共接收出版图书1000册,其中500册发放给作者。二是委托衢州西安高腔传习所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019年,市西安高腔传习所在鹿鸣小学、礼贤小学、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学院、新华小学、希望幼儿园等学校组织开展艺术讲座12场,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5场,受益学生观众达4000人次,比往年增长5%。三是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宣传展示活动。组织西安高腔、婺剧变脸耍牙、常山喝彩歌谣、开化香火草龙、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5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参与信安湖光影秀非遗元素拍摄工作。组织婺剧变脸耍牙和霞山高跷竹马在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开幕式展演活动。四是制作263项市级非遗项目标牌发放给项目保护单位。五是配合做好“乡村振兴讲堂”师资推荐工作,经组织部遴选5名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乡村振兴讲堂”师资库。

(四)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在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日做好非遗宣传活动的同时,重点抓好非遗(婺剧)进校园的品牌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将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纸艺、绘画)的传承传播与学校地方课程相结合,并建立非遗项目教学基地。目前我市聋哑学校(细纹刻纸)、柯城区鹿鸣小学(邵永丰麻饼制作工艺)、开化县苏庄镇初中(苏庄草龙)、江山市解放路小学(婺剧)、龙游县湖镇初级中学(婺剧)、开化县马金中学(高跷竹马)、常山县五里中心小学(婺剧)共7所学校成为省文化厅和省教育厅联合行文公布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针对你们提出的活化非遗的建议,下步我们将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整理,挖掘一批适合在旅游景点,如龙游民居苑、三门源,开展非遗项目展演展销,在保护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委托专业机构对非遗衍生品及展演项目进行适当开发设计,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使景区旅游和非遗传承达到双赢。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