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904J/2021-00271 | 成文日期: | 2021-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
汪秀芳委员:
你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疫情时期推进民营中小级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37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政策扶持,推动政策落地
今年2月,围绕疫情期间应急物资生产保供和企业“保复工、保复产、保订单、保市场”,市防指出台“衢十条”政策,对冲疫情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确保政策快落地,采取市县联动、部门打通方式,对符合政策的企业主动对接落实。推出“政企通”政策兑现平台,全程实现“免填表”、“免申报”“免跑腿”,企业“一次不用跑”即可享受政策。同时,简化大科创、大商贸等四大专项政策的兑现流程,形成一政策一规程一清单一导图,仅 “政企通-企点站”在线兑现政策资金达8330万元。据统计,自我市“衢十条”政策出台以来,政府用于企业补助资金47236.556万元,涉及企业 94893 家,减免企业税费129738.7689万元,涉及企业55564 家。此外,金融机构发放政策性金融支持资金6689624.5万元,惠及企业40147家。政府在企业用工招工保障、防护物资保障和生产要素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营造了政府企业同心,社会各界共济,为稳企业、稳人心、稳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深化税收减免方面
1.关于延长中小企业社保费减征政策的建议。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前期出台6月底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政策,执行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该项政策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提升复工复产预期,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2.实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加工企业可按规定抵扣增值税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财税〔2012〕38号),自2012年7月1日起,对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开展实施核定扣除试点。历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不断逐步扩大试点,陆续将以下产品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2012年7月1日,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2014年,棉纱、白厂丝(生丝)、山核桃(山核桃仁);2017年,羽绒、丝棉、竹木、水产、香菇制品,蜂产品、生物制品、茶叶、粽子以及所有批发、零售的农产品;2019年,毛条和毛笔。
截止2020年4月共355户企业纳入核定扣除试点,其中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260户,购进农产品直接销售117户,购进农产品用于生产经营且不构成货物实体6户,2012年7月至2020年4月累计核定扣除农产品进项税额13441.40万元。
3. 进口设备缴纳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1号)第八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第二十五条规定,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三、关于创新金融支持方面
1.强化政策推动引导作用。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市政府及有关金融部门相继出台《衢州市融资畅通工程实施方案》、《衢州市金融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银行业授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用行政手段帮助弥补市场调解失灵,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取消不合理收费、精准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推动金融机构理念更新。一是推动银企对接。疫情发生之后,要求全市各银行机构第一时间逐一对接市内所有全国性和省级重点企业,按照“最高授信额度、最低贷款利率、最快审批速度”标准,为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二是做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市金融机构先后推出绿色信贷创新产品167个、绿色保险产品19个、绿色债券5个、绿色基金5个。三是推动建立合理利率定价机制。目前,所有银行均已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但由于目前信用环境尚未完善,企业必须遵守资金方的游戏规则(抵押物、信用度、担保等),符合条件,才能顺利融资。
3.大力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一是设立衢州绿色产业引导基金,按100亿元规模组建,首期规模50亿元,目前已到位33亿元。二是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断增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年保费率从1%下降至0.5%。三是制定并落实“三减”、“五减”实施方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截止5月底,我市三项减息合计完成5.3269亿元,兑现率118.38%。四是出台降低保费“一揽子”制度,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减免担保费50%,切实让利于企业。截止6月末,全市担保机构减免费用539万元。
4.发挥平台引导示范作用。积极打造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收集、绿色标识、银企融资对接、担保融资、“一证办”、政府扶持、网格化数据分析系统和预警系统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衢州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止6月末,累计注册企业数为2329家,入驻金融机构273家,上架金融产品203个,累计贷款数1783次,累计贷款额91.18亿元。通过平台运作,进一步拓宽企业线上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5.加大农业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创新推出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推广“五水共治”贷、排污权抵押贷、合同能源管理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打造生猪统保、活体畜禽抵押贷、供应链融资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根据《关于构建以建设乡村大花园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创新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下步,将结合“五千工程”,继续引导银行积极创新贷款产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养殖大户、商贸旅游、酒店信贷支持。
6.辅导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及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两高六新”为代表的绿色企业股改上市,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截止6月末,全市有A股上市公司6家,IPO排队企业4家,辅导企业3家。此外,还有后备培育企业30余家,其中一批企业正在加快尽职调查、股改等工作。下步,市金融办将继续做好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指导工作,并鼓励企业运用好公司债、企业债以及银行间市场债务等融资工具,千方百计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本地企业发展。
7.以债务融资强化企业支持。自从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政府产业基金与私募可转债结合模式,发行全国首单“私募绿色双创金融可转债”。推动稠州银行成功发行首期15亿元绿色金融债,推动泰隆银行成功发行全国首单15亿元小微企业专项绿色金融债。
今年7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简称“两直”补助)要求和工作部署,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工作。截止7月27日,全市应补助名单2.5万家,已完成小微通信息录入22366家,完成录入率89.5%,已完成资金兑付16697家,资金兑付率66.8%。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7月22日
(联系人:杜轶琰,联系电话:139570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