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54A/2020-118933 | 成文日期: | 2020-12-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文件编号: | 衢农函〔2020〕60号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
毛石明代表:
您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的建议》的建议(第19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对您关心我市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衢州市作为全省生猪养殖大市,是保障全省畜产品供给的重要生产基地,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是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当前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针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增产保供严峻形势,您提出的加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防疫检疫工作力度,推进猪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出台财政补策助政策以及恢复养殖户复养信心等建议,对于主管动物防疫的农业农村部门下一步提升和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增产保供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在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增产保供方面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一)夯实责任,健全防控体系。全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市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为农业农村的“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市政府多次召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防控责任状,坚持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为指导,建立健全市域全覆盖的“1+1+5+X”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主体责任;全面启动“Ⅰ级”响应机制,细化各项具体防控措施。
(二)强化宣传,引导社会舆情。自2018年全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在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普及非洲猪瘟基本知识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全市共发放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海报3000余套、明白纸及宣传手册1万余份,印发《衢州市非洲猪瘟防控期间十大典型案例汇编》400余册,与养殖、经营主体签订告知书、责任书5000余份,并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微信、钉钉、网易新闻和报纸等媒介进行积极、正面的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强调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感染猪不会传染人,消除百姓恐慌;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掌握有关非洲猪瘟的民情民意,密切关注舆论动态和导向,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应对、积极处理,防范和化解社会舆情风险。
(三)全程监管,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四到”和省农业农村厅“十查一落实”的具体要求,严把养殖、屠宰、流通三个环节,督促指导各地抓好各项防控措施。一是加强屠宰企业监管。坚持源头管控,一手抓审核清理,淘汰落后屠宰产能,一手抓配送能力建设。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一县一厂”布局目标,全市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厂5家,B类小型屠宰点实现全面关停,全市实行中心屠宰厂定点屠宰、统一配送。5家生猪定点屠宰厂自筹资金四十余万元购置荧光PCR检测仪器试剂,并且全部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加强屠宰环节官方兽医检疫监管,全市5家屠宰企业官方兽医(协检员)应配35人,实际到位39人,确保出厂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全面推行养殖场分类管理。我市率先制订出台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分类管理办法,对全市862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实行“三色”管理,进一步强化养殖场的管理。按照生物安全条件、生态环境条件、规范管理制度对养殖场进行赋分考评、分档定色,对列入“红榜”的养殖场,给予适当的政策奖励;对列入“蓝榜”的养殖场,引导养殖场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对列入“灰榜”的养殖场,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给予养殖量核减直至退养等措施。积极推动规模猪场非瘟自检工作,对全市存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推进非洲猪瘟病毒自检工作,确保猪场第一时间能感知疫情动态,提升自我防控能力。三是部门联动打击不法行为。建立农业、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的每周会商工作机制,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产销动态、舆情动态等新情况。持续开展打击经营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生猪及猪产品、跨省调入生猪及从高风险地区调入生猪产品、经营病死猪及肉类制品、转让、伪造或变造检疫证明等四种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全年,全市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51起,其中非法调运92起、违规经营21起、私屠滥宰20起、其它18起,取缔生猪私宰窝点81个,对养殖、贩运群体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二、全市生猪增产保供工作
(一)成立保供专班,压实属地责任。为确保全市生猪生产保供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了以徐利水副市长为召集人,面向全市抽调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的骨干力量为成员的农业专班,设置综合生产、市场保供、政策保障、要素服务和督查考评等5个小组,明确工作责任清单,工作职责细化到岗到人,协调解决增产保供工作落实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地也同步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成立了相对应的专班。通过集中办公、工作例会、考核督查等长效机制,统筹推进生猪增产保供工作。制定全市生猪养殖年度目标任务,将生产保供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县(市、区),具体细化到养殖场,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动生猪产能恢复。
(二)加大政策保障,恢复养殖信心。在严格落实国务院、省级生猪财政补助政策基础上,结合衢州市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讨论研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增产保供的政策意见,重点在生猪产能恢复、保险保障、信贷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如柯城区对从正规种猪场引进良种母猪的养殖场,在省补500元/头基础上,区财政再补助1000元/头。对从自繁自养猪场引进母猪的,给予500元/头补助,单个场最高限补10万元。开化县全面贯彻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落实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完成生猪引种413头、申报补贴20.65万元,申请贷款贴息46.21048万元,并根据开化实际,对原有保留的规模养殖场,出台了引进本地仔猪补栏复养的给予300元/头的补助政策,目前已累计补栏本地仔猪490头,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4.7万元。龙游县通过引种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激励养殖户引种补栏,目前已拨付引种补贴资金3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35.8775万元,其它各县(市、区)也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
(三)积极改建扩养,深挖产能潜力。在坚守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加快推进规模生猪养殖场改造提升,鼓励支持养殖场更新设施装备、应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促进科学补栏增养,释放生猪产能。支持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生猪养殖企业采取收购、入股、租赁、合作、代管等“以大带小”形式,进行并购重组,整体改造提升传统养猪场,实现“小变大、大变强、强变优”。其中,江山市共有68家猪场正在或计划改造提升,总投资超1.2亿元,待养殖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后,预计新增产能4.27万头,特别是天蓬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联结模式,签约6家养殖户,其中4家已复养投产,增加存栏约8000头,预计形成出栏1.5万头。龙游县积极引进大北农、正邦等集团公司,以收购、租赁、代管等形式参与我县生猪养殖,推动12家养殖场与大型养殖集团公司深度合作,合作产能达2万头以上。常山县积极推进富强改扩建项目,目前土建阶段已完成72%,预计6月下旬进行设备安装调试,7月引种生产,预计年底存栏可达1.2万头,产能达7.5万头。
(四)推进新建项目,实现扩量增容。全省增产保供工作座谈会后,衢州通盘考虑、统筹谋划、迅速行动,根据徐文光书记“按规划,有规范,做好控制和提升”的批示要求,以“六化”为引领加快万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新建扩建。全市共谋划新建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场8家,十万头以上的标杆场6家。截止目前为止,龙游昌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六月便可投产;三易易美丽生态牧场有限公司二期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部分猪舍已投产运行;衢州华统牧业也在加快有序推进建设,年内可部分投产;同时,衢州市仍在积极主动与新希望集团等其它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对接,协助寻找地块,争取项目落地。
感谢您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31日
(联系人:饶明建,联系电话:13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