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54A/2020-118919 成文日期: 2020-12-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文件编号: 衢农函〔2020〕46号 发布机构: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12-29 09: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
分享:

方向明(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激发“新农人”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建议(第4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一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日益完善,越来越多有情怀、懂技术、有能力的新农人正以蓬勃之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局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领域人才工作,坚持把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积极推进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在拓展人才开发方式、深化人才精准培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全市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58个,其中农创客264名,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12名,全年共培训农民37670人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内培外引,加快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紧紧围绕我市“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总要求,多途径挖掘人才资源,借智借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培育壮大“农创客”队伍。积极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一批有情怀、有学历、有闯劲的农创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动力。201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农创客提供信息、培训、融资、营销、项目、宣传等方面的服务。全市目前共有农创客428名,其中饶胜男获得2018年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十佳农创客”等诸多荣誉,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中被评选为十大致富榜样。二是大力引聚农业领域高端人才。支持农业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人才平台。2019年5月,张福锁院士工作站在衢州挂牌成立,全市农业农村领域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8家、专家工作站17家。以农业产业主体为核心,积极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如天蓬集团有限公司引进3人,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引进2人,江山欧派门业引进2人,2019年全市引进农业领域硕士研究生以上高端人才共37人。三是推进新乡贤工作。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贤工作同心聚力“党建治理大花园”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农村新乡贤组织建设,如衢江区2019年已组建镇(村)乡贤会236个、乡贤馆25个,入库新乡贤3200余人,绘制了“乡贤人才地图”。

(二)精准发力,着力推进“三农”领域人才培训。坚持以中高端人才为引领,抓牢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分级分类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人才精准培训。一是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9年,全市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391期,培训17717人次,完成省考核任务数的177.2%,其中中级培训班80期,培训3625人次。二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职业农民专业化、精致化培训,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6期,培训2620人,完成省考核任务数的全年任务的119.1%。三是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市农业农村局与衢州电大合作,开设学制两年半的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班,首批招收学员120名,学费由财政承担90%以上,由“短期轮训”为主向“长期集训”转变。

(三)加大扶持,不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保障广大农村人才创业有路径、增收有渠道。一是搭建创业舞台。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平台,规划区内共谋划78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28个,新建项目50个,总投资1160亿元,同时沿线计划新提升打造100个精品村,2019年投资127.8亿元,为新农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业舞台。二是营造创业氛围。积极组织农创客参加各类创业评比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2018年举办了衢州市首届十佳农创客评选活动,对获评“十佳农创客”给予每人6万元的奖励、农商银行50万元贷款授信、落实给予1名创业导师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服务;2019年组织开展了衢州市首届“乡村百师”评选工作,对获奖农创客给予每人6万元的奖励。另外,组织农创客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余家富获“农行杯”第三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初创组三等奖,朱敏杰、芮建颖、蔡辉获“创新奖”;姜鹏获2019衢州市奇思妙想创业大赛一等奖,芮建颖、李春燕获二等奖。三是强化政策支持。2019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5部门印发《养老、家政服务和现代农业企业创业就业补贴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明确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2015年1月1日以后初次创办现代农业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可领取创业补贴第一年5万元、第二年3万元、第三年2万元,连续3年。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现代农业企业就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给予个人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另外,去年市、县两级共安排农民培训专项资金82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农技员等培训培育。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新农人因自身局限性,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方面存在一定痛点、难点、堵点。由于普遍缺乏资源,缺少协作,新农人往往陷入发展困局。如何更好地培育新农人,提升新农人专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一直是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关键。结合您提出的工作建议,下步我局将深入调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激发“新农人”活力,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一)搭建提升返乡创业平台。在统筹谋划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地方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区(基地)。在现有各类园区基础上,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改造提升一批乡情浓厚、产业集中、营商环境良好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支持各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整合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等平台,并将其打造成为综合性返乡入乡创业孵化载体。

(二)完善优化返乡创业服务。密切关注新农人发展的动态,及时掌握新农人需求,在新农人创业创新等各方面给以优质的支持和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鼓励网上审批,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实施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等服务。鼓励各县(市、区)设立返乡入乡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帮助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解决住房、社保、就医、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强化创业培训,持续实施返乡入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使每位有意愿的创业者都能接受一次创业培训。实施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带头示范作用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等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

(三)协调保障返乡创业用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协调推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新农人”体优化配置,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一是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意见。按照《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实施意见》(衢政办发〔2019〕41号)文件,积极为“新农人”牵线搭桥,确保产业发展用地优先保障与数量保障。二是要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式。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存量土地资源,缓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难问题。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支持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农业物流仓储等设施。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厂矿废弃地、砖瓦窑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闲置校舍、村庄空闲地等用于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三是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引导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紧凑,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逐步实现“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的“新农人”回乡创业。

(四)强化金融和财政支持。按《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大花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衢银发〔2018〕26号)文件,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投入,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扶持“两进两回”人员创业,满足“新农人”多样化需求;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扩大抵押物范围,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农业设施、农机具、活禽等抵押贷款,积极探索村集体资产股权抵(质)押贷款,稳妥探索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推广“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模式。落实“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根据上级部门出台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调整意见,及时调整和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争取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支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系统谋划,把返乡入乡创业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稳就业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建立健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机制,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通过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总结推广试点示范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返乡入乡创业典型和优秀乡村企业家案例,鼓励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和各类展示活动,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和参与返乡入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29日

(联系人:黄  杰,联系电话:3086811, 157****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