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8164/2020-117454 成文日期: 2020-12-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市住建局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3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12-01 18: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字体:[ ]
分享:

胡宇宏委员:

你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投放垃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第347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建设高标准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高水平推进衢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衢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强化市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源头上引导市民群众科学投放生活垃圾,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将持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使自觉分类垃圾、准确投放垃圾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老百姓追求品质生活的新时尚。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收运体系和处置体系的建设,满足老百姓垃圾分类的需求。现将我市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总体情况,分类投放体系建设,下步提升措施等,向你简要汇报:

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持续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目前,衢州市492个小区和1230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学校已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市本级城区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86%,县(市)建成区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68%;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7%、资源化利用率达92%,已建设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35个、示范村19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试点小区和商业街各16个。

(一)坚持高位推动,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

衢州市委、市政府强化源头责任落实,形成高位推动工作格局。一是启动时间较早。2011年,龙游县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垃圾分类的“贺田模式”,之后的2012年7月全面启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工作,2015年在全市全面铺开。二是组织保障有力。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从部门抽调专人,实现分类办的实体化办公,主要抓好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三是考评机制完善。市政府定期对面上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评分,并以考核评分为依据,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充分调动各区块工作积极性。

(二)坚持制度引领,广泛开展宣传培训。

2015年10月,出台《衢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步骤、措施和要求;2016年6月,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衢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意见》,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衢州实际的城乡垃圾分类机制;2018年出台《衢州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调整并完善衢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实行实体化办公。各县(市、区)均成立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019年制定出台《衢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分细则》,3月份《衢州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制定并落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联动推进、部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强化宣传培训,增强分类意识。制作《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指引》、《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分类公益宣传片、分类宣传短信等宣传资料,广泛开展分类宣传;各级分类主体责任单位每年定期召开市、区、街道、社区多层面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会;各级分类办、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宣传手册入户、宣传橱窗进社区、分类知识上媒体等宣传活动;教育部门编撰发放《有礼衢州人》课堂读本,实现分类知识进课堂全市中、小、幼学校全覆盖,累计开展分类宣传活动2000余次,发放宣传倡议书30多万张。将共同推进家庭垃圾分类行动纳入,全面开展“亲子共学礼、共践礼”活动,全市30多万学子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开展分类实践。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分类宣传培训工作的跟进,居民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效增强,分类习惯逐渐养成,市民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较高水平。

(三)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分类运作模式。

一是在分类标准上,实行“两次四分法”,即对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可烂”和“不可烂”两类标准进行初分,再由保洁员对“不可烂”垃圾进行“可卖”和“不可卖”二次分类,最后由保洁员将“可烂”垃圾运送至村阳光堆肥房,“可卖”垃圾由农户在村垃圾兑换超市兑换日用品,“不可卖”垃圾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处理。全市城区按照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四分类标准实施分类。

二是在运作模式上,主动探索模式创新。主城区实行“垃圾再生馆”模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垃圾上门回收、清运、兑换一条龙服务;龙游县在垃圾分类处置上,探索形成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可利用、定时定点投放的“贺田模式”;衢江区将农村区域划为732个全科网格,探索出责任到户到人、管理到边到角的“网格模式”,农户源头分类正确率已由不足30%提升至85%以上。

三是在收运体系上,开展定时定点收运试点。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市本级和龙游县城区主要道路开展定时定点收集运输,逐步取消主要道路上的垃圾桶,并为沿街店面免费提供小型分类垃圾桶,采取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方式实施生活垃圾清运,进一步健全了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四)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

一是在前端投放设施方面,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和小区内的分类垃圾桶实现全覆盖,并在25个小区投入使用智能分类投放设施,在292个小区建设了分类岗亭。今年疫情期间在全市所有社区出入口、自然村设置废弃口罩投放点。主城区“垃圾再生馆”已在所有社区实现全覆盖,日收集量达40余吨。

二是在中转收运设施方面,衢州市区大型垃圾中转站(处置能力400吨/日)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0年初正式投运。衢江区大型分类中转站也已进入选址阶段,并利用智慧平台对分类收运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对作业车辆运输情况实施在线监控,解决了漏运、偷倒等现象。市区餐厨垃圾由专用餐厨垃圾车、垃圾桶实施专线运输,开化、常山和江山也分别开设餐厨垃圾运输专线。

三是在终端处置设施方面。衢州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置能力1500吨/日)已于2019年4月份建成投运,开化绿色能源发电项目和龙游热解气化项目已发电并网,江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底主体建成;市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以及常山、江山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已建成运行。智慧新城建成园林垃圾处置终端,实现了园林垃圾“园内消化,循环利用”的减量目标。全力抓好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建成投用7个分拣中心、废品回收网点46个、乡(镇)村站(点)296个。

二、分类投放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源头分类、规范投放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此近年来,我们多措并举,全力开展分类投放体系的建设,并开展多种模式的定时定点收集探索试点。

一是着力提升分类收运能力。据统计,2019年年初2020年6月,全市新增各类分类运输车辆320余辆,其中机械车58辆,分类电瓶车车262辆。市区餐厨垃圾由专用餐厨垃圾车、垃圾桶实施专线运输,开化、常山也分别开设餐厨垃圾运输专线。收运能力的提升,将有效杜绝先分后混的分类弊端,极大的提升分类质量。

二是实施机关单位、学校、小区、城区主干道定时定点分类收集试点。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学校示范点50余家,省高标准示范小区35个,其它小区20余个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收集时间一般为早上6:30—9:30,中午11:30—13:30,晚上:17:00—20:30;市本级老城区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逐步将所有62条主干道、商业大街实施了撤销移动式垃圾桶,为沿街商户提供小型市内分类垃圾桶,由浙江始祖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2020年龙游县城区主要道路也实施了定时定点收集运输工作;衢江区城区2019年6月开始对主干道全面推广“定时定点”收运工作,每天上午6:30-8:30与下午2:30-5:30为定时收运时段,清运员按序上门“以桶换桶”分类收运,并通过“一户一码”的实名制系统对商户垃圾分类的规范率进行扫码评分,实现道路街区的“定时定点”垃圾收运与垃圾分类有源可溯。

三是探索引进市场化主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居民”的分类收集运输责任体系。柯城区创新实施了“垃圾再生馆”模式,统一规范配置标准、服务流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并开发了APP“互联网+”模式、114“一键呼叫”等方式上门收集,简便易行、可复制性强,在城区36个社区实现全覆盖,日可回收物收集量达10余吨;衢江区引进江苏伏泰,对城区4个小区实施全过程垃圾分类市场化运维。在衢江区农村及城区主要干道则由衢州市一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分类市场化运维工作。集聚区、龙游、常山、江山等区块均开展了市场化运维试点工作。分类市场化运维,由市场化主体开展分类上门宣传、督导员督导、源头溯源、后端再分选等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分类质量的提升。

四是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目前,市本级水亭门历史街区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不落地分类投放工作,整个街区餐厨垃圾定时定点专项运输,撤销移动式垃圾桶,增设与历史文化背景相匹配的果壳箱,每天安排志愿者进行宣传劝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区府山公园、西区大草坪等公共区域设置了智能分类投放点,游客的生活垃圾可以分类投放并兑换矿泉水、饮料等,极大的创建了环境卫生质量提升。

三、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措施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分类工作的宣传引导。根据今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大会提出的要求,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深入开展分类宣传进学校、进社区的“八进”活动,深入开展“衢州有礼”文明宣传,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等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大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在全社会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准确投放自我开始的良好氛围。

二是继续拓展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工作。突出垃圾分类示范点工作,通过前期的试点,总结经验、补齐短板,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农村示范村建设,推进住宅小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沿街主干道定时定点收集工作,。今年争取在实现全市200个小区,增加3个商业街区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同时要根据实际效果,逐步在市区主要公园、绿地等公共区域增设智能分类设施,提升市民群众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分类收运体系建设。规范保洁公司、物业小区的生活垃圾清运车辆,逐步更换老旧不符合分类要求的清运车辆,推进源头分类收运硬件设施的提升。要结合今年我市易腐垃圾分类的新要求,推进市区易腐终端的建设,并打造我市城区易腐垃圾收运专线,使老百姓分类投放有处可去。

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分类市场化工作。要着重抓好运作模式创新。学习考察杭州余杭、湖州安吉等地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的全链条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通过引进专业企业,引进先进理念,来促进我市分类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已根据市政府要求,完成调研考察并形成了工作实施方案,提交市政府决策。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