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咨询【2019】第9期

发布日期:2019-06-13 09: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咨询委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按:市咨询委于4月中旬组织调研组赴四川省绵阳等市县,考察调研东西部扶贫协作情况,江山市、常山县咨询委参加了调研活动,并各自形成了调研报告。66日,常山县咨询委调研报告《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把扶贫协作升级为长期合作》已作为常山县咨询调研(2019)第3期发文。现予转发,供参阅。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把扶贫协作升级为长期合作

——赴古蔺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和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由市咨询委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黄会荣带队并组织部分县(市、区)咨询委一行,于20194月中旬赴四川省成都、绵阳、乐山、泸州四地开展调研考察。深入了解衢州市与绵阳市,柯城区、衢江区分别与绵阳市北川县、平武县;江山市与乐山市沐川县;龙游县、常山县分别与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开展结对扶贫协作的做法、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虽然时间短、行程紧、跨度大、路途远,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常山县咨询委有幸成为考察团的成员单位之一,参与了调研考察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常山-古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回衢后迅速组建了常山课题组,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常山-古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局良好、初战告捷

古蔺地处川黔交界,幅员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8个社区、268个行政村、87万人口,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原有贫困人口11.9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村113个、减少贫困人口10.54万人。今年,古蔺将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摘掉贫困县帽子

20185月,常山县与古蔺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县。常山、古蔺两地领导层面互访频繁,干部密切协作,两地在感情上互联互通、思想上互学互鉴、发展上互帮互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常山主动帮扶古蔺制定优惠政策,援建扶贫车间,引进产业项目,开展技能培训等,提供“一条龙”的产业脱贫服务。突出对口扶贫协作工作重点,着力构建各类合作平台,加快形成产业合作、资源开发、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全方位、多领域支援合作格局,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初步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的良好开局。常山-古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经验已于2018年底上报国务院扶贫办,并将在6月份四川省全省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其主要做法是:

1.建设一个扶贫产业园。通过共同出资、共同招商、共同培训等措施,常山、古蔺两县共同在古蔺县创业园规划建设一个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占地640余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后可容纳50余家企业入驻,解决2万余人就业。产业园总投资17亿元,一期已完成投资5亿元;二期投资3亿元,已完成投资0.3亿元。目前,成功招引1家企业入驻,实现投资5000万元,带动580余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广州一彤皮具等2家企业已确定入驻;正在与广东宏杰内衣股份等3家企业洽谈,力争2019年新招引7家企业入驻,解决就业3000人。

2.打造一条扶贫产业带。一年来,通过着力建示范基地,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以增加当年收益为目标,常山县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900万元,在古蔺建设猕猴桃、葡萄种植园,养殖场等9个农业脱贫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在深度贫困的赤水河沿线打造一条农业产业经济带,种植11010亩猕猴桃、有机桑园、葡萄、甜柿等特色水果,带动周边5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1600元。精准带动沿线贫困村产业发展,帮助培养一批本地农业技术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3.援建一批扶贫车间。通过一个标准推动、一个政策驱动、一批共建带动、一批招引互动等措施,在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发展扶贫车间45家,直接带动2000余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受到了当地贫困群众及党委政府的热烈欢迎。依托古蔺县10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建设扶贫车间,推动常山经验转化为古蔺实践,出台扶持政策,落实资金保障,加强技术协作,成功打造出“产业园+聚居点扶贫车间”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典范,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古蔺县将按照三年全覆盖的目标,实现10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扶贫车间,真正让贫困人口搬得下、稳得住,实现就近就业。

4.搭建一个沟通协作平台。借助常山支持与协作,搭建两地扶贫协作平台,逐步建立了“脱贫共抓、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合作共赢”的协作模式。

一年来通过实施以组织领导为引领,以智力支持为依托,以资金帮扶为抓手,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基础,以结对帮扶为纽带等举措。建立了互访交流和高层联席会议机制,互派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扎实推进人才扶贫。并强化干部人才培训。协助古蔺县研究制定《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充分借助常山经验,在“引进来”上下功夫,引入外来资本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2018年,促成浙江油田、中广核等企业在古蔺扩大投资,完成投资1.05亿,带动303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20193月初,促成浙江赛得健康有限公司和古蔺县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在“走出去”上下功夫,积极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用好用活网络平台。2018年,引导广东中山电商孵化园帮助建设古蔺农产品京东特色馆,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350万元以上;借助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常山县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天子果业有限公司和常山爱佳果蔬有限公司)采购四川省的农产品,两家公司共采购四川省农产品75521吨,实现销售24131万元;依托“展销会”“农交会”等平台,促成古蔺企业与杭州鲜丰果业签订鲜果销售协议,中国农特集团与古蔺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19年初,常山县帮助古蔺销售农特产品价值264万元;现正计划与常山商场、超市、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等企业开展农特产品产销合作。着力推进旅游扶贫,常山、古蔺两地签订《旅游互动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旅游脱贫产业开发。

大力开展劳务就业培训。制定了劳务就业培训“十百千万”三年实施方案,先后开展劳动技能培训65期,培训贫困人口2068人,帮助1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97人。帮助转移就业。积极搭建两地用工桥梁,2018年组织劳务招聘会13次,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帮助古蔺贫困人口在常山稳定就业86人,转移就业322人。2019年,引导常山籍企业浙江鑫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古蔺设立分公司,引入劳动力资源市场化操作模式,成功帮助22名建档立卡户实现东部企业就业。开展贫困学生职业教育帮扶。2018年常山县与古蔺县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帮助古蔺34名贫困学生到常山中专就读,并为其量身定制专业、落实就业,确保学有所成,两地的职业教育协作成效受到浙江卫视点赞。20193月,古蔺县职业高中、常山县职业中专与常山皮尔轴承有限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定向培养模式,确保贫困生毕业能就业。

积极结对帮扶。实现镇村、学校、医院、部门、村企结对帮扶25对,通过医疗结对帮扶,帮助古蔺引进中药颗粒剂等3项新技术;通过教育结对帮扶,帮助古蔺引入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农业结对,开展农技培训,引种常山胡柚,建成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济困帮扶。2018年,10家常山企业向贫困村捐赠帮扶资金50万元;举办义卖义捐活动,帮助古蔺留守儿童实现1018个微心愿;截至20194月累计实现捐款捐物463万元。20193月,常山县还向古蔺捐赠120万元用于修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司令部暨贺子珍托孤遗址。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从调研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和感触到:

1. 两地领导站位高。真正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来抓。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谋得深、决心大、信心足、精准施策、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协作紧密。毫不犹豫的共同携手担起完成脱贫攻坚的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通过东西部协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2.援川干部精神状态佳。这次援川的干部选派的都是很优秀的干部,他们从接到任务到出发,只有几天时间,舍小家为大家。且理念新,思路清,信心足,决心大,敢担当,有作为,睿智多谋,善干实干。充分展示了“常山铁军”的形象,每到一地,当地领导和干部都对他们称赞有加。他们都认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不但是一项光荣任务,更是一种使命担当。我们派驻的同志早已融入其中,成为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锤炼。带着感情,带着资金,带着项目,带着新的理念入川,来共同划好同心圆,并且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为双方产业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境界。

3.对口支援举措实。认真落实《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扎实推进扶贫协作各项工作。一是真情实意抓协作。把“中央要求、常山所能、古蔺所需”结合起来,把古蔺的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抓,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推动扶贫协作扎实开展。二是共建共享谋共赢。重点聚焦产业联动,积极推动双方在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领域合作,助力对口地区提升“造血”功能;聚焦社会事业发展,建立两地学校、医院之间点对点协作、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输送培养,助力对口地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聚焦劳务开发协作,建立跨区域劳务合作关系和联动协作机制,助力对口地区贫困家庭人员就业。三是常态长效促发展。立足常态长效合作、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双方定期互访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和责任部门日常工作机制,推动两地走动更亲、合作更紧、成果更实。

4.扶贫协作成效大。两地按照“帮扶是前提、合作是基础、双赢是目的”的原则,创新扶贫协作方式,拓展扶贫协作领域,充分利用两地政策、资源和产业发展等优势,在加强政府扶贫协作的同时,促进市场化合作,开创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全面长期战略合作的局面。促进两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圆满完成了2018年度各项任务指标,由于精诚合作、真帮实扶,结下硕果,为古蔺县脱贫攻坚带来新机遇、增添新动力,坚定了古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预计2020年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是可以完全实现的。目前两地全社会扶贫协作氛围越来越浓厚;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大格局已初步构建。常规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出亮点。有的已经成为扶贫协作工作的典范。

二、目前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应对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1.思想认识上有待继续深化。如:我县除了四大班子领导层和有直接相关的几个部门外,其它的一些部门和乡镇(街道)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氛围还不够浓、合力还不够强、声势还不够大;扶贫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还不够畅通,扶贫协作的一些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配套。甚至还有一些部门认为这项工作与本部门关联度不大等现象。在受帮扶县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帮扶依赖”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做到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还有一定差距;有的贫困对象不是主动脱贫,而是被动脱贫,就业脱贫积极性不够高,主动观念不够强,还有等靠要思想,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宣传引导力度还有待于加强。更值得注意的是,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对象大规模退出是在超常规的扶贫资源投入和扶贫举措中实现的。尽管扶贫建档立卡退出农户处于贫困线之上,但有的其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低。在脱离扶贫扶持政策资源后,一旦遇上灾害很容易重新掉入贫困陷阱。

2.扶贫协作工作如何打造升级版有待努力探索。扶贫协作有期限,交流合作没期限。如何使扶贫协作转化为经济协作,单项帮扶转化为双向共赢,帮扶发展转化为融合发展,政府扶贫转化为市场合作,政府投入转化为社会投资,短期支援转化为长效发展。并真正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3.精准的产业扶贫有待扎实推动。工作中还存在扶贫项目完成率不够高等问题。受帮扶县的主导产业还不够明显,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重点特色产业还有待于挖掘培育,而且有技术与人才跟不上的现象。比如当地一直存在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项目引进和落地难,发展成本高等。且生产技术水平总体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根据资源条件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能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基础配套落后等等。并鉴于我县本身的财力物力又有限,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窘,所以还没有完全实现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的有机结合,以走出双轮驱动路子。

4.扶贫协作水平有待持续提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人才支援等行动与上级要求和当地需求仍存在短板。而且受帮县贫困户致贫原因还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除了主要是缺能、缺劳、缺智、缺志、缺方法外,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较高,这部分群体贫困程度更深,自我发展能力更有限。不少贫困户是多种原因综合致贫,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当地的很多贫困对象都地处山高、路陡、地瘠、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发展经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当地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理念、当地干部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如何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并努力防止返贫,还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

三、下一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而且明年就要收官,真正“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并用制度体系来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并且还要把扶贫协作转化为长期合作,打造扶贫协作工作的升级版,我们认为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去努力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浓厚氛围的热度。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中央的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是党中央和省、市委交给我县的光荣任务,也是协作两地发挥优势、合作共赢的战略机遇。要坚持“一条心”抓协作,“一盘棋”促共赢,“一家人”谋发展,促进两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工作中除了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受帮扶地区的主体意识外,特别是对我县派出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除了互访交流和高层联席会议机制外,建议还要在适当时机不定期的通过召开援川人员座谈分析会等形式给他们以鼓劲加油和帮助协调处理有关事项。除了教育、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外,我县的其它部门也应该尽可能多的去结对协作的县进行一些交流对接,找到协作、共赢、发展的切入点。

2.进一步提高质量,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携手攻坚的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任务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41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硬仗中的硬仗。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用好考核结果。对考核发现的责任落实不到位、扶贫标准把握不精准、“三保障”工作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突出、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整改,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贫困县脱贫摘帽后,要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所以脱贫攻坚是我们双方两地长期共同的责任,单靠派驻“前方”的这几个人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大后方”责无旁贷。为此,建议县乡两级“后方”加强支持力度,强化携手攻坚奔小康工作,特别是加强镇镇、村村、村企结对帮扶力度。选择一批我县优秀企业结对扶贫协作县贫困村,在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给予帮扶,引入东部地区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建设携手奔小康示范点。加强县乡两级“后方”社会力量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协作县脱贫攻坚工作,建立起强大的保障体系。

3.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协作两地产业合作的广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意味着脱贫攻坚当前目标的实现,也要为长远目标缓解打下基础。习近平指出,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并要求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开展产业合作,积极帮助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助力脱贫攻坚是十分关键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帮扶双方要把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课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落实。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激发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的积极性,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等,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要充分发挥我们东部地区企业市场主体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和协调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双方的产业协作、长期合作。坚持以大产业带动大脱贫,全力实施脱贫产业到村、扶贫车间进村,以“扶贫车间+劳动就业”机制,将贫困群众紧紧捆绑在产业链上,有效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古蔺有较大的市场、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自然资源和较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后发优势可为我所用,特别是在产业、业态合作上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建议县乡两级“后方”加强引导,组织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一定发展基础的企业家到扶贫协作县进行考察,着力构建各类合作平台,加快形成产业合作,实现两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我县总部在常山的企业到扶贫协作结对县投资兴业可享受在常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以及鼓励古蔺县的企业到常山投资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等相关政策。真正帮助扶贫协作结对县落地一批产业合作项目,以产业带动,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

4.进一步提升协作水平,深化结对帮扶和对接交流的深度。要转变观念,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己要致富、自己能致富的信心。政府帮扶力度再大,资金再多,如果贫困对象没有主动脱贫致富的勇气、奋发图强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扶也不能长久致富。“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就是要先扶起贫困对象主动脱贫的志气,激发自我奋斗的动力,鼓足自我发展的勇气,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要充分发挥科技生态扶贫、人才智力扶贫、健康教育扶贫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往来,不断寻求合作机遇、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搭建起东西部互惠共赢桥梁,推动两地共同发展。按照两地所需所能,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县乡两级的人才、企业资源,创新载体,共同发力,协同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并使之向纵深发展。要与我县西部结对地区构建合作平台,加快形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劳务协作等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支援合作格局,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互相协作、相互渗透。如:继续深入合作,可借助我省每年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交流会这样的平台,把扶贫协作县的一些农特产品在农产品博览会上进行集中展示和销售,以带动协作县更多产业加快发展。并开展电商消费扶贫行动,打开产品的销售渠道,使扶贫协作县的老百姓能如愿卖出自己的产品,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还可以组织社会各界到扶贫协作县开展捐资助学、慈善公益医疗救助、支医支教、远程诊疗、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扶贫等活动。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升级版,努力争做东西部扶贫协作高质量推进的标杆和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