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188/2019-103110 成文日期: 2019-03-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文旅局
有效性: 有效

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9-03-20 11:3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字体:[ ]
分享:

2018年以来,围绕省市的决策部署,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补短板、提水平”为先导,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艺精品繁荣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市文广新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些重点领域、重要方面有了大的突破。

一、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演艺中心)今年8月动工建设。柯城区文化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化县公共文化广场(含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图书馆、档案馆、城市展览馆)已开工建设。龙游县博物馆已开工建设、龙游县文化综合体(含文化艺术中心、图书文献中心、广电信息中心、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已完成项目立项。江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二期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环节。常山县博物馆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项目列入2018年衢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始大力推进,今年全市将建成17家“南孔书屋”,至“十三五”末,全市计划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家以上,其中市本级3年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全市城市书屋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形成全市公共图书馆自助服务品牌。市、区城市书屋统一流通图书、统一运营管理,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共通。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立法工作,开展立法前期调研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衢州市农村文化礼堂管理条例(草案)》初稿。立足“建管用育”一体化,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今年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48个,完成年初计划的92.5%。龙游县变后进为标杆,获得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

(三)优化产业布局,助推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创建。明确园区定位,结合创建标准,对园区四至范围作了适当调整,以儒学文化为主题以孔氏南宗家庙及周边区域包括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区,基本形成“一核两区”的格局。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创建项目研究,积极做好创建前期工作,完成园区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业务用房改造,做好申报创建资格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围绕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进南孔文化名家艺术馆落户水亭门街区,衢州乡贤书画名家吾如仪艺术馆10月举行开馆仪式。

(四)发挥阵地优势弘扬传承儒学文化。省政府今年已将“打造南孔文化体验圣地”列入《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我市确立“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深化南孔文化研究,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南孔文化的内涵,融入南孔古城建设,制订实施南孔文化复兴工程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南孔古城复兴和南孔文化复兴。举办以南孔及儒学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展览,2018年儒学馆讲解接待团队137批次,2260人次,参观总人数达373173人次组织开展以儒学为主的培训26期158场;举办儒学讲座5场、展览5场;体验活动40孔管会合作承办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举办的各国孔子学院汉语教师衢州研修班。整合研究力量编撰出版南孔文化相关研究成果如《东南阙里——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儒风浩荡——孔氏南宗与江南社会文化》。认真筹备南孔史迹陈列,以市博物馆为依托筹建南孔文化博物馆。成立衢州少儿国学院。成立衢州儒商文化促进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以文化提升“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影响力。一是举办全民文化活动。策划举办了“作揖有礼”创意短视频征集赛、“书香有礼”衢州好书推荐、“吟诵有礼”全民朗诵大赛、“举止有礼”礼仪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育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二是创作主题文艺精品。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主题歌曲全国征集活动,第一阶段共征集到歌词作品330首,现已对评选出的28首入选优秀作品进行公布,进入曲谱征集阶段。三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争取并高质量承办“情系钱塘诗画浙江——两岸文化联谊行”衢州站系列活动,包括“寻根南孔”文化体验、衢州非遗展演、“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民俗节目展演等活动。10月中旬赴台湾举办2018第十二届“台湾·浙江文化节——衢州文化周”活动,开展“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衢州民俗节目展演”巡演活动,衢州非遗项目展示和“衢州记忆”摄影图片展

(六)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市广电传媒集团的纪录片《大陆最后的奉祀官》《乡村里的衢州》、微广播剧《喝彩师》,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的纪实文学作品《谢高华传》,市西安高腔传习所的婺剧《情满农家院》,衢州市文化馆的舞蹈《麻糍糯糯盼儿归》、《新席》,常山县文化馆的戏曲《常山传奇故事之虎山教子》等15个项目入选市文艺精品扶持工程第六批项目。出版长篇小说《假小子对对碰》、《爷爷的布丁森林》、《写在脸上的春联》、《樱草花开》、《第十条小鱼》、《北山下的独木桥》市西安高腔传习所编排婺剧大型廉政历史剧《铁面御史》,弘扬北宋名臣赵“一琴一鹤”的廉政文化,原创大型现代婺剧《橘红满山香》参加杭州2018西湖之春艺术节演出成功承办浙江省传统戏剧濒危项目师带徒提升培训暨衢州地区传统戏剧濒危项目专家辅导展演。柯城区文化馆婺剧小戏《我要上村晚》进京参加《我爱满堂彩》节目录播。衢江区成功举办“衢州有礼•丹青绘瓷”首届中国莹白瓷•书画篆刻创作活动暨作品展。常山县举办“高唱颂歌迎七一·纪念建县1800年”全县万人大合唱活动。

(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发展。今年,全市共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城墙北段修缮工程和三卿口制瓷作坊修缮工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氏旧宅二期维修工程等约15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完成42处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在市保单位杨氏民居内建成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衢江区文广新局会同省考古所对庙山尖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龙游县开展湖镇扶风殿东南侧遗址遗迹探沟试掘及清理工作。江山市注重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组织开展“我和非遗有个约会”为主题的文化生态行和曲艺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以“保护文物·振兴乡村”为主题的村干部辩论赛,在全国属首创。组织我市开展2018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2018濒危戏曲剧种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专项资金申报。

    (八)文化市场安全规范有序。召开衢州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会,认真开展2018“清源”“净网”“护苗”“秋风” “固边”五大专项行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寒假期间网络环境整治工作、“绿书签”宣传推广活动和全市歌舞娱乐场所曲库专项整治行动、电影放映场所专项整治、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娱乐和印刷行业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文化市场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市文化市场整体安全有序。江山利用文保单位建立扫黄打非学习教育基地等。开展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播出情况专项监测,黑广播专项监测,广告专项监测等,抓好广播影视安全播出工作。

(九)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目前,我局全部审批事项都已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无差别全科受理”,利用“一窗受理云平台”的集成服务工作系统,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方式,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全部事项都已实现网上申报,充分利用我市数据共享平台和电子证照库系统,切实做到“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竭力提供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和“不见面”式的审批服务,2018年内将实现“零跑腿”的审批事项达到50%。全面落实“无差别受理”集成服务。制定《衢州市文广新局“证照分离”试点实施方案》,“证照分离”相关工作正式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启动;出台《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和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打造“最多跑一次”文广升级版,切实加大市场准入开放力度。8月初,全省文化市场“最多跑一次”现场推进会在衢州召开,我市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获得省厅和兄弟市县文化市场审批人员的高度赞誉。

(十)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是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制定印发我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方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落实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多次召开市直文广新系统和市区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对照省测和国测标准精准发力。二是文化市场整治和公共文化场馆同步推进。开展文化市场集中专项整合,重点整治接纳未成年人、实名登记率低、网吧抽烟等现象;统一市本级网吧、影院的管理制度、消防指示、未成年人禁止入内标识牌及公益广告;评选 5家“有礼网吧”、2家“有礼影院”和3家“有礼娱乐场所”;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活动。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投放大量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有礼站”,积极提供便民服务。三是全员网格化管理和多部门联合执法并举。实行全员网格化管理、支队高频率巡查和机关支部党小组分片检查三管齐下,加强网吧、影院动态监管,重点检查各场所的禁烟落实、网吧规范管理、消防安全管控、内外环境等主动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网吧抽烟。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每天开展网吧地毯式巡查,发现抽烟现象立即拍照取证,由辖区内公安部门立案查处,网吧吸烟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虽然今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市委“1433”战略的目标任务,以及与省内先进地市对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需要;二是文化市场审批市、区事权划分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三是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方面,可操作性的措施不多。

2019年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开展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业提升”,为推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贡献文化力量。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住机构改革的重要契机,加强对工作、职能、短板等方面的研究,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确保改革期各项工作力度不减,实现平稳过渡。

)加快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工作,精心组织好重点项目的实施。配合西区管委会开展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儒学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全市新建924小时城市书屋(南孔书屋)。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建设,指导江山、常山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建设,指导、推动各县(市、区)做好15个薄弱乡镇(街道)、100薄弱村(社区)提升整改工,确保“十百千”工程考核验收通过。推动文化站规范化和效能建设,开展第三批市重点管理乡镇文化站建设,提升文化站服务效能。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大力推进“菜单式”文化服务配送服务,开展“一对一”农村文化礼堂帮扶工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为基层送书10万册、送戏1000场、送电影2万场,完成省下达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深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为抓手,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充分挖掘衢州文化资源,梳理文艺创作选题,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争列入2019年省、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作品)。重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创作编排现代戏《江月》,力争参加省第十四届戏曲节及十四届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南孔文化复兴工程计划,建设孔子文化博物馆、儒学文化研修中心,结合2019年孔子诞辰贰仟伍佰柒拾周年大祭活动,加大与国际、国内儒学界交流合作,举办有一定影响的儒学文化活动,助力“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品牌打造。继续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城墙维修工程,完成北段城墙和西段城墙维修工程,启动实施东段城墙维修工程。积极完成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遴选推荐工作。继续开展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抢救性记录宣传工作,积极开展演展示展销活动。公布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加强保护抢修,推进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更多地融入国民教育和生产生活各方面,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儒学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主抓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加大文化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医养、农业、金融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推动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工作。

(七)加强文化市场等领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生产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文化市场、文保单位、重大节庆活动、公共文化场所和广播影视安全播出各项安全工作。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开展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影院、出版物市场、网络文化领域和扫黄打非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年文化领域安全无事故。

(八)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升级。全力配合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好我局“无差别受理”相关工作,100%实现事项前台受理、云平台网上推送,积极推广网上和手机端办事服务的应用;利用数据共享平台和电子证照库探索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单位设立审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审批”等事项的”一件事情“跨部门联办审批模式,切实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健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