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2188/2019-103169 | 成文日期: | 2019-12-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
衢市文旅函〔2019〕80号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关于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0号
建议的答复
程萱等3位代表:
你们在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动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的建议(第13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我市创建“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以来,衢州休闲旅游的发展是创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休闲农业旅游更是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休闲娱乐旅游方式。我市一直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扶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目前已具有多个规模化家庭休闲农场等,并有2家省级白金宿。
但要真正做到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需不断深化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在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的同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全域旅游的创建,之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布局,丰富类型。结合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实践,以全域旅游创建及“万村景区化”为切入点,形成布点、成线、立面相配合,推进集约化、协同化发展。坚持政府统筹主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积极编制全域旅游与休闲农业的结合布局规划,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发展纳入大旅游、大产业来统筹规划和安排,加快定制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方案,根据地域优势,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保持衢州农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侧重“都市休闲、生态野趣、民俗风情、美食养生”等特色产品挖掘,吸纳农民兴办体验型、休闲型旅游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和重游率。鼓励我市旅游景区周边及A级景区村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休闭产业集聚区,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着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民宿度假旅游线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整体品牌形象。
二、创新产品,拓展业态。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融资方式、创新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机制,多角度多方位发展休闲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根据休闲旅游在各县(市、区)发展方向及定位,分类制定扶持政策,有效满足发展的实际需求。强化资金支持,如我市与银行合作推出了“民宿贷”,针对性扶持民宿产业。不断整合农村的要素资源,充分利用衢州的特色,如衢州美食传统小吃等,把“休闲农业旅游”和“田园美食”巧妙结合起来,做足“吃”的文章,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副土特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在各种商品交易平台宣传推介、展示及销售等方面的融合,实现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良性互动。作为南孔圣地,我市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整理有关民俗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品位,开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风民俗体验等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衢州休闲旅游品牌,增强吸引力。鼓励建设以采摘、垂钓等为主要内容,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业园,开展研学旅游活动,鼓励各县(市、区)的乡镇依托市场建立民宿村、采摘园、运动垂钓的示范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建立老年人养生、度假和养老基地,打造乡村老年旅游产品。
三、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拓展现有的农旅融合产业,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构建点线面结合,特色突出、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全面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A级景区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和餐饮、民宿、标识系统、停车场、游览步道、公厕、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智慧农业观光发展,全面提升农旅融合产业的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评估体系,进行整体的规划、控制、引导,促进休闲旅游和农业产业融合后能有最大效用的发挥。
加强衢州农旅融合产业管理,通过举办休闲农业旅游培训班,聘请旅游、规划、建筑、文化等方面知名专家授课,培训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联动互动、协调协作,以大景区为核心依托,实现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真正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链。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