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42Q/2018-103420 成文日期: 2018-07-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衢州市体育局

衢州市体育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8-07-06 16:1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衢州市 字体:[ ]
分享:

 

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体育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打造幸福产业新高地”为目标,坚持“体育+”和全域运动休闲理念,聚焦品牌赛事活动、聚焦场馆设施建设、聚焦运动休闲体验和体制机制完善,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硕果累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体育文化独具魅力。今年5月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城市;8月27日,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衢州全民健身宣传片《一起来运动》被国家总局向全国推广

一、认真总结2017年工作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

1.立足“三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局党组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务。先后召开部署会、专题学习会、党组中心学习会、全体干部会议等,坚持领导带头,开展好分层分类学习。尤其对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学习形式上做到“三结合”:将学习贯彻活动和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推进快乐运动小镇建设等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和全年工作收官和明年工作谋划结合起来;和锻造衢州铁军体育军团结合起来,切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以优异的成绩来检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效。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局党组始终把落实巡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逐条对照,全面整改。照单全收,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对18件巡察交办单,认真梳理和集中办理,已全部办结。突出组织领导,坚持严实并进,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问题线索,及时进行分类处置,根据违规违纪的事实和性质,分别给予留岗查看1人、通报批评1人、提醒教育谈话2人的处理,追缴和追回相关款物16858.5元,形成有力震慑。强化制度建设,标本兼治,持续营造作风建设新常态。自巡察以来,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3次,开展专题学习教育9次,制定12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攻坚克难,突出成果运用,不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自觉将整改落实贯穿工作全过程,以良好工作业绩验证巡察成果。

3.落实“四个抓”,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抓源头,拧紧“总开关”。始终把深化理论武装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系列讲话精神;举办支部书记上党课活动;赴江山市大陈乡开展“深化两学一做、剿灭劣Ⅴ类水”主题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制度,砌好“防火墙”。以市委巡察整改为契机,制定《衢州市体育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中共衢州市体育局机关党支部规范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规定》,用制度管人管事,织好“制度网”,砌好“防火墙”。抓常态,提增“免疫力”。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做到逢会必讲、逢赛必讲、逢项目必强调,从严管理队伍,形成常态,有效增强队伍免疫力。④抓责任,念好“紧箍咒”。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支部成员,设立机关党小组,严格党费收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组的监督,积极支持纪检组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二)积极参加省三体会,群众体育不断站上新高度

按照《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切实发挥体育在“健康衢州”建设中的作用,以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工程为抓手,全面启动体育现代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新高度展示新形象。8月8日被总局确定为国家全民健身日全国重点示范活动城市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新年登高主会场,2018年更是全国唯一主会场。②省三体会位居全省第三。历时半年的省第三届体育大会,衢州市代表团在总共37个项目1个表演项目中取得32金29银26铜的成绩。金牌数名列全省第三名,仅次于杭州市、宁波市;奖牌数名列全省第四名,取得历史性突破。③成功申办2021年省第四届体育大会。10月28日晚,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文光在舟山接过浙江省第三届体育大会会旗,标志着省第四届体育大会开始进入“衢州时间”。④全民健身活动精彩纷呈。群体活动全域开展,“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健身“格局形成,先后组织开展“畅想信安、寻美绿道”健步走活动、国家公园体育节、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大联动、衢州市毅行活动、全国“全民健身日”主题示范活动等,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创建营造浓郁氛围。⑤落实“健康浙江”考核要求。按照《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关于印发<健康浙江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对相关要求落小落细,确保少丢分⑥体育强县实现全覆盖。衢江、江山、常山三县(市)已经通过省考核组验收,全市实现体育强县全覆盖,为下一步体育现代化县创建奠定了基础。⑦硬件建设稳步推进。相继建成一批体育场地、场所,如绿道、健身路径、足球场地等,满足了老百姓健身需求。⑧社会组织不断壮大。新注册成立了市拔河协会市幼儿体育协会和田径协会,市本级体育单项协会30家。举办6批次社会指导员培训班,提升队伍素质。体育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积极性高涨,实体化、社会化工作不断向前迈进。⑨体医融合深入人心。全年国民体质测试人数超万人,市民体质水平明显高于全省水平。科学健身理念被市民广泛认可,“运动促健康”意识进一步普及。⑩非奥项目再结硕果。健美操获得世界级金牌5枚,地掷球获得亚洲级铜牌1枚,其他非奥项目获全国金牌24枚。

(三)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全方位展示体育发展最新成果

市第五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四年一度的市运会是全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发展成果的大检阅,是规模最盛大的全市运动会,更是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民小康同步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尚属首次。本届市运会比赛共设田径、举重、篮球、足球等9个大项13个分项的比赛,设置了374小项554枚金牌。全市近25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参赛人员最多的一届市运会一批优秀运动员相继涌现。根据统计,目前现役国家队队员8人,省队运动员17人,其中青少年足球已向各职业俱乐部输送22人,国少队国青队共4人。羽毛球世界冠军黄雅琼、全运会足球亚军童磊、举重新星毛倩倩等等,充分展示了衢州体育新形象。③国字、省级荣誉纷至沓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5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试点学校68所,柯城区和江山市认定为省级校园足球特色试点县,柯城区被列入申报2017年全国足球示范县全省4个县之一全运会后勤保障扎实有力。在天津市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我市共有6名运动员参赛,取得2枚银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扎实的后勤保障。以赛促训推进体教融合向前迈进。组织参加省级竞技类比赛40项,举办市级体育竞赛活动20项。大量赛事的举办,既是选拔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平台,也是对日常训练的检验,有利于推进新时期我市教体结合发展。

(四)狠抓一批重点项目,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一批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不足是全市体育最大的短板。补短板、抓机遇。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全力推进西区高铁新城市体育中心前期工作,受到市政府表扬;打基础、利长远。一批关乎长远的重大体育项目被纳入市政府视野,重点打造的“7+7”“10+10”城市功能项目和体育相关的就有7个。勤谋划、重执行。按照“补课+超前”“配套+带动”“事业+产业”的理念和思路,对快乐运动小镇、五龙湖高尔夫全产业链综合体、严家淤体育公园等项目提出体育人的思考和建议。盘活存量、拓展功能引进社会主体推进市旧粮食市场改建市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运动训练中心内部改造提升相继完成,拓展了87亩空间功能。

2.一批品牌赛事打响城市品牌。衢州马拉松、中国滑水巡回大奖赛(衢州站)、全国新年登高活动、世界青年地掷球锦标赛等一批重大赛事相继承办,实现央视直播6小时,重播近30场,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等四个赛事入选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龙游)拉力赛还被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019年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筹备有序开展,认真谋划中国自行车联赛、皮划艇、铁人三项等赛事。

3.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积蓄了发展新动能。顺应“健康、快乐”两大主题,按照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幸福产业换道超车的思路,深度谋划推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①体育小镇特色彰显。大荫山森林运动小镇成功跻身首批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全国96个),同时谋划了中国G60赛道基地(汽车运动小镇)、江山市白沙农民体育幸福小镇、龙游县龙山运动小镇、江山市石门镇江郎山极限越野运动休闲小镇和衢江区楼云运动小镇5个小镇,特色小镇梯队力量形成。②赛事经济效益明显。全年共举办和承办各类大型赛事超百场,来衢人数突破50万,直接带动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③体育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市体育产业联合会会长单位“牧高笛”挂牌上市成为衢州市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体育企业。全市羽毛球销量占据全国75%市场。④融合发展放大体育功能体育与城市、旅游等的融合发展,激活放大了体育功能。衢州烂柯围棋队从全国16支乙级队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2018年全国围棋甲级联赛;赛得健康产业等五大体育健康项目入选2017年全省健康产业“四个一批”重点培育清单,总投资近百亿;⑤区域产业合作跃上新平台。体育作为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四个子协议之一被纳入合作范畴,实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力。

 

 

2018年工作重点和安排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加快衢州“大花园”建设中更好地贡献体育力量。坚持一个统领,即坚持以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建设统领全部体育工作,珍惜试点机遇,做好区域规划,抓好项目实施,开展标准探索,全力打造全民健身的“衢州样本”;做好三项工作任务,即继续做好2019年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和2021年省第四届省体育大会筹备工作,备战和参加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争取移位争先;深化四路并进,即加快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同步协调发展;构建五大体系,即构建项目体系、赛事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和人才体系。

一、加快实施一批国家运动健康城市项目体系,助力“大花园”建设

建设大花园,拥抱“衢时代”,需要一大批项目做支撑。体育部门重点是加快推进“一城五项目二对接和服务三会”,实施“四个一”户外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努力打造群众身边健身场所,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一城”,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创建。按照“准确把握、全面理解,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要求清晰、节点明确,重点突出、系统推进”的要求,重点推进“六个落实”(落实到理念上、落实到方法上、落实到规划上、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机制上和落实到举措上)。筹备召开全市运动健康城市动员会,加快推进一批体育场馆场地场所建设,实施一批品牌赛事活动项目,培育和巩固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探索创新全域运动休闲的工作机制和实施机制。

(二)“五项目”,即快乐运动小镇、五龙湖高尔夫全产业链综合体、严家淤全民健身公园市旧粮食市场改建市全民健身中心和信安湖水上运动中心。明确快乐运动小镇内容,争取9月份开工建设主体育馆;继续加强和中国高协、省高协对接,积极争取高尔夫项目落地衢州;配合做好严家淤全民健身公园项目,启动信安湖水上运动中心谋划,加快形成信安湖水上运动规划;落实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市旧粮食市场改建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工作。谋划推进全市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马拉松赛道、城市绿道等建设。

(三)“二对接”,即对接杭州山海协作升级版和阿里体育。根据《关于开展“深化杭衢山海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争取和杭州市共同举办一批赛事活动,共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共同推进各县(市、区)体育局和单项体育协会与杭州市协作,捆绑对口协作、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双赢。整合阿里体育在智慧体育、人力资本、赛事平台等优势,加快落地一批项目。

(四)服务“三会”。加快推进2019年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筹备工作;启动2021年第四届省体育大会筹备工作;备战和参赛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力求取得好成绩。

   (五)“四个一”,即一山一湖一城一岛。为把运动健康城市战略落到实处,除了专班推进的中心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外,在市本级实施“四个一”户外运动场地建设。一山,即大荫山100公里国际越野跑赛道建设,支撑国家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一湖,即环九龙湖国际自行车黄金赛道(120—150公里);一城,即规划提升衢州城市马拉松指定赛道;一岛,即在严家淤率先建成水上中心基地和码头,2018年,计划每年在信安湖开展两次大型水上运动(滑水+皮划艇),开展常态化水上运动体验,打响心安湖之品牌。

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衢州特色的赛事体系,形成赛事经济发展“新引擎”

丰富提升一批赛事。提升“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的品牌和级别,加大赛事资金投入,力争打造成为国际级品牌赛事。加大衢州马拉松、信安湖中国滑水巡回大奖赛、环九龙湖自行车赛、龙游亚太汽车拉力赛、江山全国新年登高、常山山地自行车赛、开化国家公园体育节等品牌赛事运营策划力度,努力打响赛事影响力,争取有更多赛事被纳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策划培育一批赛事。结合衢州优美的山水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策划举办铁人三项、信安湖皮划艇赛事、大荫山国际山地越野等,实现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2-3场国家级以上赛事,全市5-6项品牌赛事进入省品牌赛事名录。引进承办一批赛事。努力引进一批能集聚人气,人民群众期盼的赛事。谋划承办全国举重锦标赛、全国首届美丽乡村攀岩赛、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中国国际露营大会、龙舟赛、全国钓鱼赛等。

三、努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打造全民健身“衢州样本”。

发挥全民健身计划研制联系城市效应,以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工程为抓手,全面启动体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做好“健康浙江”考核,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努力提高15分钟体育健身圈的数量和覆盖率。努力将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推进小型化、多样化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力发展足球、骑行、登山、跑步、健步走等等运动项目,努力打造一批全民健身品牌项目,扩大体育产品供给。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推动体医结合。继续实施《浙江省369周岁公民体质健康评价等级标准》,引导各类人群积极参与科学健身。开设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城乡居民体育健身科学素养。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活动中的指导、组织作用,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继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工作。以单项运动协会、行业协会为重点,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体育社团社会化、实体化改革。提升体育总会作为枢纽性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体育总会工作网络向乡镇(街道)延伸,切实使体育总会成为体育社会组织之家。

四、全面实施新时期教体融合战略,争取在省运会上实现“移位争先”目标。

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推动作用,彰显体育人核心价值。坚持以省运会移位争先为主目标,循序渐进、优化布局,积极推进新时期教体融合,提升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调整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按照“接轨省运、夯实基础、发挥优势、优化结构”的布局原则,巩固发展优势项目。保持和提升足球、田径、举重、射击等优势项目的竞争力,建立优势运动项目市级集训基地。努力突破潜优势项目。努力在羽毛球、射箭、乒乓球等潜优势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调整改进弱势项目。加大对篮球、排球、艺术体操、射击和击剑的研究攻关力度,大力推进“三大球”进校园工程,继续实施青少年围棋育苗工程。加强备战和参赛工作。全力备战和参加省十六届运动会,计划参加田径、举重、射击、射箭、乒乓球、羽毛球、拳击等十六大项十八个分项。全力做好备战和参赛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指导落实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科学训练竞赛计划及参赛方案,进行训练竞赛攻关。拓宽业余训练多元化路径。进一步完善业训布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队途径,建立并完善“市队县办,市队社会办”等联办机制,巩固和健全以市队县办、学校办、社会办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主体,以县级训练点为基础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足球项目发展。积极推进校园足球,新建和扩建一批标准足球场。依托市足球协会等力量,进一步做好衢州足球超级联赛和浙超联赛,争取2018年有新的突破。加快形成若干政策。以省运会为契机,积极形成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政策。积极向政府建议,请求下发《新时期衢州市加快推进教体融合发展实施办法》,参照其他地市,请求市政府下发《全市体育贡献奖励办法》。

五、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助力打造幸福产业新高地。

①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坚持“体育+”和全域运动休闲理念,坚持市区一体化,尽快出台《衢州市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措施》。②加强项目库建设。继续谋划一百个运动休闲目的地可投资项目谋划打造一百条精品运动休闲线路谋划开展一百项群众喜闻乐见体育赛事和活动③发挥平台作用。指导运行好市体育产业发展联合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好本地体育产业龙头企业;④做好招商引强工作。在引进增量上下功夫继续和大型体育上市企业对接,如中国中冶、中国建设、莱茵体育、阿里体育、昆仑体育等的对接,争取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设计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和精品路线;⑥谋划打造体育小镇。继续加大体育特色小镇谋划力度,谋划形成一批市级特色体育小镇。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羽毛球制造业、运动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竞争能力,继续指导支持羽毛球、地掷球、户外露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体育彩票工作。稳步发展体育彩票,力争销量3.5亿元,冲击3.6亿元。

六、积极推进2019年第四届智力运动会筹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加强机构建设。成立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筹备委员会;②加强对接沟通。进一步和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和省非奥运动管理中心对接,确定赛事承办方案;③举办智运项目裁判员培训工作;④征集智力运动会口号、吉祥物、会徽、开幕式创意,培训志愿者等;做好衢州烂柯围棋甲级队运营,争取保级。推动围棋育苗工程,扎实做好衢州市青少年棋院建设,开展围棋进校园工作;积极对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落实“百城千镇万乡”工作,确保走在全国围棋之乡前列。抓好项目设置和场馆安排。科学制定项目设置和场馆安排,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