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42Q/2009-102357 成文日期: 2009-10-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体育局

衢州市体育局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09-10-04 04:3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衢州市 字体:[ ]
分享:

附件一:

衢州市体育局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遵循“力气花在群体上、功夫下在训竞上、文章做在棋子上、关键在提高干部素质上”的工作思路,抓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贯彻实施情况契机,完成了目标任务。一年来全市体育系统共获6项国家级、31项省级先进集体,9人次获省级先进个人。

一、形成构建和谐衢州合力,干部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一)深入调研,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

抓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契机,积极陪同市人大领导、教科文卫民侨委领导和市人大代表到学校、乡镇、社区调研,对近五年来我市体育工作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调研,各县(市、区)体育(教体)局和市局机关各处室均对照各自职责范围,对贯彻实施《体育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总结。11月16号高启华副市长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受到了与会代表好评。

(二)深化机关支部工作,党员干部素质快速提高。

在创建机关先进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五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市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组织开展警示专题教育,加强预备党员、建党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考取07年乡镇公务员。做好“公推双考”市管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一名同志以较高成绩入围市管后备干部。

(三)突出抓好“两年”活动,强化机关内部管理。

将“两年”活动摆上局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落实“两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第一时间召开干部职工动员会,主要负责人作了动员讲话,围绕群体活动、训竞工作、围棋文化、体育产业、重大赛事、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落实了各阶段各项工作的时间、工作内容。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改什么、我为环境提升做什么”大讨论,每位干部都制定了个人整改方案。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干部职工考核工作,制定了《2007年各县(市、区)体育(教体)局工作目标考核细则》,深化依法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六个一”、“三服务”工作,加强组织实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加大了信息报送的力度,受到了两办信息处的肯定,常山、江山、衢江、龙游、柯城5个县(市、区)信息报送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表彰和奖励了06年度全市体育系统信息宣传5个先进集体和8位先进个人,充分发挥《衢州体育网》和《衢州体育》的阵地作用,树立了衢州体育形象。

二、全民健身轰轰烈烈,体育创强再创佳绩

(一)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开展多层次群体活动。

市县两级体育部门每月确定“登高健身月”、“妇女健身月”、“全民健身活动启动月”等主题,组织“全国四种健身气功展示(衢州分会场)”、“衢州市暨巨化公司20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县处级领导干部乒乓球赛”、“市首届妇女健身大会”等各层次的群体活动68项,直接参与人数达15000人次,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市体育局等四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单位。

(二)继续以创强为载体,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

市体育局在体育创强的学习培训、设施建设、赛事活动等方面加大了对社区、乡镇进行指导,先后派员参加省级创强培训,举办“衢州市首届体育强镇(乡)乒乓球比赛”、“体育创强经验交流现场会”等赛事活动。努力争取了省体育彩票公益金近150万元支持农村、社区的“体育小康村”、“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体育创强的热情高涨,加大对体育(特别是农村体育)的投入,广泛开展农民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城市、农村体育的均衡发展。龙游县继柯城区后成为省体育强县,在全省18个体育强县中我市占据二席,6个镇(乡)被评为省体育强镇(乡),1个街道、13个社区被评为省体育先进街道(社区)。柯城区荷花街道荷西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被评为首批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三)积极部署非奥项目建设,训练成绩喜人。

筹划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大众体育部)的项目规划、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选拔、筛选工作,龙舟、健美操、地掷球三个项目被评为省级基地(全省共15个基地)。配合市教育局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工程”,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部分学校开展了定向、健美操、小金属球、海模、空模等非奥项目。非奥项目成绩喜人,共获世界第四名1人,国家级金牌3枚、省级金牌19枚,白云学校被评为首批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四)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体总工作取得新进展

圆满完成市第三届体总换届工作,制定了《体育总会工作年度办法和标准》、《体育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关于<浙江省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各体育总会和单项协会的管理,成立了武术协会、登山协会。各单项协会积极组织“万名老人健步走”、“全市少儿拉丁舞比赛”等52次各类竞赛与活动,市老年体协积极组队参加省第五届老年运动会,获地掷球团体金牌和太极柔力球对抗赛铜牌。

三、教体合作不断深化,训练网点渐成体系

(一)完善特色业余训练布局,适度扩大训练规模。

根据2010年省十四届运动会规程,结合我市实际,重新调整新一轮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布局,适度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在原有田径、举重、乒乓球、散手、拳击、足球(男、女)、游泳、羽毛球基础上增加跆拳道、短式网球、气枪、皮划、赛艇、沙滩排球等六个项目。共举办市第四届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市第十四届少儿围棋赛、跆拳道、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中长跑等八项运动会,共约17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二)制定各类政策和激励措施,明确业余训练导向

出台《衢州市参加省级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补助暂行办法》,突出重点项目,鼓励和调动县(市、区)训练点积极参加省级各类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激励运动员摘金夺银。完善全市体育竞赛制度,制定了《市运动会和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计牌、计分办法》,在市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上尝试实施了“改革计分法、公布金牌榜”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评比了2个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综合基地,11个单项基地,市首届业余训练优秀校长7人、优秀教练员5人、优秀裁判员7人。

(三)强化业余训练队伍建设,增强业余训练后劲。

通过培训、观摩、评比等手段,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县二级重点运动员、教练员综合档案,2007年在省注册431名青少年运动员。积极打通输送渠道,敞开引进之门、出台输送奖励政策。截止2007年12月止,共输送到省体校生以上运动员16名,目前仍在省队训练的13人,其中省队正式运动员2名、试训运动员5名、体校生6人。

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在组队参加的共15项省级青少年比赛中成绩有所提高。其中,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中获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三名,省青少年男子足球比赛中获第四名;单项比赛中,共获得第一名20个,第二名20个,第三名25个,第四名19个,第五名26个,第六名14个,第七名10个,第八名11个。另外,在市级各类比赛中共有1人1次破1项市最高纪录,15人17次破13项市同龄组纪录,达到二级运动员41名。

四、大型赛事接连不断,棋子文化得到推进。

成功承办了2007年中国乒乓球甲A俱乐部比赛(第二站)、中美男篮对抗赛、省健美操比赛、浙西片区全民健身大联动和省首届龙舟锦标赛等一系列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形成了赛事组织过细、运作方式新颖、服务水平优质的承办赛事特色,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乒乓球协会、省体育局的高度评价,特别是从2007年承办国家级乒乓球赛事的32个地区脱颖而出,再次被评为全国乒乓球比赛“优秀赛区”。

着眼于我市棋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拟定了《衢州围棋文化发展纲要(送审稿)》和《第二届“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方案(送审稿)》。顺利完成了市第十四届少儿围棋比赛。

五、突出发展体育彩票,体育产业力度加强

(一)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创园、创卫任务得到落实。

切实抓好全市游泳场所管理,明确要求,部署实施,检查督促,注重落实,实现了省体育局提出的泳池管理零死亡率的目标要求。精心准备“四赛事一产品”参展工作,参加中国(上海)体育旅游博览会展览,为扩大衢州影响力,提高衢州知名度,取得良好效果。明确了创园创卫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做好任务分解,落实责任,被评为单位庭园绿化先进集体、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二)逐步理顺体彩管理,体彩销售量再创新高。

在市政府的重视下,市编委下文成立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三人。在省中心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5位体彩专管员和1名维管人员的招聘工作。以两种新玩法“超级大乐透”和高频彩票“快乐扑克”的推出为契机,加大体彩宣传力度,强化了各销售网点的业务培训和服务意识培训,积极组织彩民参加省中心组织的北京和杭州现场观摩开奖、千人跳绳迎奥运、全国新年群众登高等等活动,体育彩票销售达到了7000万元的新高。

(三)追求场馆体育功能最大化,场馆管理日趋规范

市体育运动训练中心强化了对教练员的管理,按照“管理有序、措施有力”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保证了游泳馆的对外开放及安全管理。努力追求市体育馆功能的最大化,与柯城区乒博文体有限公司签定了租赁协议,采用乒乓球俱乐部形式对外开放,杜绝了非体育类的其他活动进入体育馆,受到了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00八年二月

 

 

 

 

 

 

 

 

 

 

 

 

衢州市体育局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同时还将迎来第29届北京奥运盛会,做好08年体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衢州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努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构建和谐衢州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

力气花在群体上,以体育创强为载体,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突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把群体工作推向高潮;功夫下在训竞上,抓住08奥运契机,抓重点、找亮点、攻难点、求突破,以省运会为目标,以教体结合为载体,敞开教练引进之门,打通人才输送之途,扎实开展业余训练,努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文章做在棋子上,挖掘烂柯精神,举办好第二届“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关键在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上。

三、工作措施:

(一)巩固机关效能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1.深化党支部建设,巩固先进党支部成果。不断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巩固先进党支部成果,举行支部换届选举。

2.强化学习,争创学习型组织。按照敬业、勤业、精业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体育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省、市重要精神,深入基层调研,组织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争创学习型组织。

3.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行政成本”的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巩固创园成果,落实创卫任务,加强招商引资、依法行政、纪检监察、党风廉政、综合治理等工作。

(二)举办好第二届“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推进“棋子文化”建设

争取市政府出台《衢州围棋文化发展纲要》,做好围棋的研究、挖掘、培育、开发工作,进一步浓厚学棋、爱棋、赛棋的氛围,协同教育部门落实普及围棋教育工作,举办好第15届少儿围棋赛,提高围棋的普及率和整体水平,努力培养围棋优秀后备人才。精心规划、细心谋划,争取成功举办第二届“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提高衢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以体育创强为载体,推进均衡体育建设。

1.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的,加大体育创强力度。按照省政府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体育部分),开展省、市“体育小康村”建设工作,推动农村体育创强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以“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为载体,推动城市体育先进街道、社区的创建工作。争取5-7个镇(乡)创建省体育强镇(乡)成功,50个行政村达到省体育小康村考核标准,20个社区达到市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2.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创意新、影响大、群众乐、市县联动”的原则,每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在6月份全民健身活动月中达到高潮。积极承办围棋、乒乓球、龙舟、汽车拉力赛、登山、健美操等省级以上赛事,丰富广大市民的业余生活积极为社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教练、能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派其中的骨干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使指导队伍呈现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金字塔”形的合理结构。完成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

3.以挖掘潜力、打造队伍为举措,增强非奥项目综合实力。以2010年省运会(大众部)为目标,力争形成1-2个省基地、10-13个市基地、10-13个协会(经营户)办项目的局面,在年度比赛的综合成绩上(金牌数和团体总分)保九争八。

4.以规范群体组织网络管理为要求,加强单项协会、俱乐部的建设。加强体总对体育协会的监督、指导和管理作用,完善工作制度,依据《体育单项协会管理办法》,开展优秀单项体协评比,促进一些开展广泛的群众体育项目成立协会,开展活动。抓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

(四)深化教体合作,创新训练竞赛机制,努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1.以合理布局为重点,深化教体合作机制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教体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联合市教育局出台《衢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管理办法》和《衢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考评办法》以及配套文件,将体育特色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工作纳入青少年体育训竞工作。

实施精品战略。以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为纽带,提高青少年训练质量。出台并实施《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办法》,在基地建设中,努力做到突出重点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基地跨地区招生,采用输送双计分办法;严格审批,按明确的量化标准审定,杜绝弄虚作假;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动态目标管理,确保各基地完成省级比赛和输送任务。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练员队伍建设,鼓励引进专业教练员,采取培训、观摩、评比等手段,加大本地教练员培养力度,建立市、县二级重点运动员、教练员综合档案。完善业余训练考核奖励、参加竞赛名次奖励等措施,继续开展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的评比和奖励,形成训竞工作动态激励机制。

2.以创新机制为动力,构建具有衢州特色训竞格局

根据我市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建立以市运会和体育传统项目运会及其相关政策为重点符合各相关发展规律和后备人才成材规律,分层次、分等级的市级竞赛体系,提高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质量。

举办好以第五届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为主的衢州特色训竞比赛。加大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带牌计分力度,科学合理制定竞赛规程,完善竞赛组别、项目设置、计分办法、录取名次等要素,进一步创新“改革计分法、公布金牌榜”,使之更加合理、公正。努力拓展特色体育项目,扩大得分面,增加夺牌点。抓好田径、游泳、举重、围棋、乒乓球这五个基础项目的同时,适度扩大训练规模,有重点地抓好布点项目的训练,如中长跑、皮划艇、赛艇、羽毛球、射击、足球等项目,并着力抓好已开设项目的训练。

3.以整治赛风赛纪为抓手,规范训竞工作管理

加大运动员资审工作力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运动员注册工作,从源头上抓好赛风赛纪,制定施行《衢州市赛风赛纪管理办法》,层层签订《省、市级比赛赛风赛纪责任书》,坚决杜绝在青少年(儿童)运动员选才、培养和注册中弄虚作假现象。

(五)突出发展体育彩票,关注体育产业发展

1.狠抓落实,推进体育服务业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衢州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完成体育服务业工作任务。

2.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和管理工作,扩大体育彩票销售规模,2008年力争稳定在6000万,继续向乡镇一级设销售点,扩大销售层面,全市专营店的数目争取达到45%,努力形成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体育彩票发行网络。

3.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积极筹措资金、精心规划、细心完成市体育馆的改造工程。市体育运动训练中心强化对教练员的管理,监督场馆的开放及安全管理工作。按照“管理有序、措施有力”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

4.努力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进一步转变职能,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做大做强做好服务、指导、协调工作。积极培育体育市场,积极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壮大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六)大力宣传体育事业,努力塑造体育良好形象。

加强与省、市新闻媒体的衔接与沟通,办好《衢州体育》、衢州体育网等,把宣传工作融入到体育进社区、乡(镇)和大型体育活动中去,展示衢州体育工作过程及绩效,宣传体育消费理念,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00八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