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0581/2025-153724 | 成文日期: | 2025-07-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文件编号: | 衢市科函〔2025〕21号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余恒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衢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第048号)悉。经过前期沟通,该建议的主要诉求为:一是完善成果转化政策,科学设置评价体系;二是强化成果有效供给,优化项目组织体系;三是加强催化要素赋能,实现着力协同创新。根据“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情况“完善成果转化政策,科学设置评价体系”的办理
科技成果转化是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第一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国家从法律层面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部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在全市科技创新重中之重的位置常抓不懈。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保障。制定了《衢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衢州市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衢州市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补助管理办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保障。建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信贷、担保、保险等科技金融保障矩阵。二是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深化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以事前约定收益为基础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的改革任务,积极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三是建立科研人员评价体系。推动高校院所完善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的评价导向。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加大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评价指标权重,把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绩效导向,强化政策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修订《衢州市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补助管理办法》,突出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优化评价标准,加大经济效益评价权重;坚持投产(投入和产出)兼顾、以产为主,细化补助标准。二是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落实落细,建设“先用后转”科技成果转化池,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三是推进高校院所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人员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百分之七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百分之五。
二、关于“强化成果有效供给,优化项目组织体系”的办理情况
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需要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转化进程短的科技成果来支撑。为此,我们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加快扩容成果转化的“源头活水”。一是探索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难题、市场评价”的“四题一评”科技创新模式,企业提出研发需求出题,政府按需求凝练成“榜单”助题,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攻关答题,攻关成果到车间使用验题,验证制造的产品投放市场,由市场评价好坏,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向市场需求转型。每年市财政投入4800万元,用于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二是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支持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围绕企业发展战略需求,聚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成果直接变成可转化且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目前,已组建市级创新联合体50家。三是深化专利导航工程。进一步完善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支撑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六大标志性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聚集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四题一评”科技创新模式实施。一是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技术专家和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牵头部门业务负责人,对企业提出的180项研发需求进行梳理凝练,编制成科技攻关项目榜单(指南),发榜开展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实施市级工业领域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二是积极承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全市优势企业、高校、科创平台围绕创新强省、工业强市战略,研究提出研发需求,积极与省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榜单,组织优势力量先期启动研究,扎实做好承接准备,力争承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以上。三是深入校(院)企合作。开展“两走进双见面”活动,推动研发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科研人员走进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企业研发人员见面,了解企业研发现状和技术需求,寻找合作切入点;组织企业负责人、企业研发人员走进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与科研负责人、科研人员见面,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科研成果、科研方向和科研实力,寻找合作的契合点。
三、关于“加强催化要素赋能,实现着力协同创新”的办理情况
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土地、人才、资金等诸多要素保障。近年来,市科技局一直在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水平建设占200余亩的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创新“学科+人才+产业”中试运营模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截至目前,中试基地承接中试项目35项,完成中试验证22项。浙大衢州“两院”与江山市政府合作共建江山市“两新”产业孵化园,专门作为浙大衢州“两院”科技成果孵化园。目前孵化园规划、设计、土地平整等工作已就绪,正在遴选进园落地项目。二是着力打造技术经纪人队伍。积极组织科技管理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技术经纪人培训,先后举办三期培训班,参加培训300余人,全部通过技术经纪人考核并获得证书。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保障矩阵。聚集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需求导向,统筹基金、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资源,建立了种子(天使)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金融合作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另外,浙大衢州“两院”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建立了首期管理规划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省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一是加快推进中试基地建设。组织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迭代开展创新“学科+人才+产业”中试运营模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试点,争创国家新材料中试平台。二是加快推进江山“两新”产业孵化园建设。精心遴选出技术熟化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加快入园落地转化。三是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组织产业基金、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相关人员,走进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平台)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衢州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