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食药安委,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全面落实上级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现将《2025年衢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衢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4月14日
2025年衢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化全链条监管,有力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打响“衢味食安”工作品牌,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先行。
一、落细落实“两个责任”
1.持续优化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优化包保督导工作。(市食药安办)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产品种养殖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规定。(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2.完善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和全链条数字追溯工作。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科学用药增效行动,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防控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抓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追溯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种上链率达到95%以上,获证主体激活率达到6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3.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应用分级监管系统,完善主体画像信息、个人能力信息,丰富政策法规、标准、案例等知识。开展市县所分级监管,结合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认领检查任务,市级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负责均不少于20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体系检查,县级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负责均不少于50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
4.深化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全市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件/千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度2批次/千人,粮食收购、库存、市级储备专项等环节监测不少于100批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抽检不少于500批次,重点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监管环节食品抽检量不少于7000批次。对国家集采新中选药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覆盖抽检,市级药品抽检不少于700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99.5%。(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
5.强化食品运输协同监管。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运输发货方、承运方、收货方的协同监管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
三、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6.巩固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重点薄弱环节的监管,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30家,实现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达到60%以上,新增“阳光配送”企业8家以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7.开展肉制品质量安全和“两超一非”专项治理。督促指导企业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和标签标注,指导肉制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加强对重点场所和重点企业检查,持续强化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对问题线索全链打击、形成闭环。(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8.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网络销售食品治理。加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以及展销会、庙会等有举办方的集市食品安全监管。推进农村连锁便利店“放心购”,合规指导农村便利店不少于150家。聚焦食品网络销售等新兴业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抽检,引导入网销售食品主体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全年开展网络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不少于635批次。(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9.开展餐饮食品安全治理。开展网络餐饮、连锁餐饮、小餐饮“净厨”等食品安全治理,着重治理“幽灵外卖”、无堂食外卖不规范经营及后厨脏乱差等问题。持续加强对养老机构食堂、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优化养老助餐体系建设。动态开展全市餐饮单位A级评定。(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10.推进农兽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巩固豇豆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成效,严抓重点风险品种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持续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覆盖90%以上农贸(批)市场,生鲜门店纳管率达到95%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11.开展药品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持续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集采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殊和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委托生产、增线扩产、停产后复产等重点环节情形监管力度,年度开展市级飞行检查不少于30家次。(市市场监管局)
四、推动食品药品产业发展
12.建设“食安共富幸福村”。坚持因地制宜、系统集成推进“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推动食品产业与乡村共富深度融合。全市建成72个以上各具特色的“食安共富幸福村”,打造精品小作坊100家,乡村富民小作坊50家。(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
13.推进“三衢好食品”产业提升。围绕“一县一品”特色食品产业布局,以柯城柑橘深加工、衢州“三头一掌”、龙游发糕、江山峰产品、常山双柚产业、开化茶叶、智造新城健康食品为重点,推动衢州特色食品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
14.推动浙产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药科学监管研究,提升品质,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六统一、可追溯”管理。鼓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支持以浙产药材为原料的研发,支持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晰的中药创新药以及中药二次开发研究。(市市场监管局)
五、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15.加强科普宣传。持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械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实施“食安科普达人计划”,打响“百姓点检”活动品牌。深入打造“衢味食安”和“浙药科普”品牌,持续推进科学用药“百千万”培训行动,加大标准解释、宣贯和培训力度。加强反食品浪费宣传。(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科协)
16.打造食品安全共治联盟。吸纳食品行业协会、专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建食品安全共治联盟。优化共治联盟活动载体,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探索联建共治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指导、企业自律、多元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
17.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处置。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体系,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和通报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及时有效做好舆情回应引导。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
六、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基础工程
18.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支持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衢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设备更新、实验室改造等,优化实验室硬件设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持续做好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
1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监学堂”食品安全职业培训。持续推进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新增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省级检查员6名,新增市级检查员10名。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打造惠民、专业、便捷的药事服务新模式。(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