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800471863021J/2025-151295 成文日期: 2025-03-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协作中心

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3-04 10: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招商中心 字体:[ ]
分享:

2024年,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市招商中心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紧扣目标任务、紧盯产业龙头、紧抓机制迭代,招商引资工作持续突破、再攀新高。1-12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4个,招引20亿元以上项目2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百亿级项目3个。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做法和成效获上级充分肯定,获副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次,3个集体、6名个人分获全省招大引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中心获评市级年度“作风之星”单位,机关党支部被授予“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直机关五星支部”荣誉称号。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再赋新动能。坚持中心机关和驻外招商组齐抓共管、一体推进,系统深化“12365”党建工作体系和“衢招铁军”品牌打造。内外联动优实绩。聚焦打造过硬干事作风,对内深化干部职工“记工分”考核,对外优化“双招双引”赛马考评,选评“作风之星”“招商之星”198人次,选树“优秀招商青年”榜样5人。建强“堡垒”强底色。依托驻外临时支部支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招商“思享汇”和招商“微课堂”等载体,形成党组“带头学”、支部“集体学”、青年干部“交流学”、党员干部“自主学”的浓厚氛围;同时,逐层签订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网络舆情责任书,及时下发党建廉政工作提醒单。标本兼治促发展。扎实筹备市委巡察整改机动督查,对28个问题逐项补充台账;深入开展“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情况自查,修改完善党组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2项;积极配合财政驻外经费专项检查和主要领导任期内经责审计,完成33项取证材料反馈,后续将逐项对照、“源头”整改。

(二)招大引强再攀新高峰。“一把手”领衔招商成效明显。在市级层面,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重点城市召开招商推介活动5场,集中签约项目156个;集中签约项目中,签订正式协议111个,开工建设79个,开工率达71.2%。活动获新华网、潮新闻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关注,相关新闻点击量累计破千万,衢州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在县级层面,深入实施县(市、区)领导“5020”工程,区块领导带头招引20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6个,为区块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产业链“链主”项目持续导入。新签约项目中,六大主导产业项目数和到位资金分别占制造业项目的79.5%、89.8%,主导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新引进百亿级制造业项目3个(均位于智造新城)。高能级外资项目招引持续攀升。牢固树立“谈项目必谈外资”理念,1-12月,全市共引进全意科技、阿格亚、智捷控等外资项目11个,其中,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

(三)驻外招商再创新实效。项目质效稳步提升。1-12月,市本级各驻外产业招商组,共获取有效项目信息432条,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推荐项目参加“南孔精英”评审372个,通过评审165个,落地90个,落地率同比提高26.1个百分点,项目质量持续提升。招引方向不断聚焦。优选市本级95名经济型干部全脱产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发挥驻外招商“尖刀班”推进优势,进一步加大新质生产力科创项目招引力度,驻外新引进项目中,科创项目占比达57.6%;今年5月新设苏州专职科技招商小组,已引进项目10个(科创类6个)。高端平台持续导入。瞄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赛道,积极挖掘专业机构和高端智库资源,拓宽招引渠道。与正启通达、中诚汇能等专业招商机构开展合作,获取28条优质项目信息并深入开展洽谈;与浙大材料学院、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等前沿科创主体达成合作,为招商引资工作注入科创新动能。

(四)海创园运营再迎新突破。紧抓衢州海创园党委及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契机,构建“党委统筹、国企运营、部门服务、区块落地、协同招商”的园区运营新模式。园区项目招引加速推进。新决策入驻全意科技、青实智能等优质项目14个,新增使用面积约3.4万平方米;举办“南孔精英”创业创新项目评审活动4次,推动84个人才项目落地衢州;组织上市公司企业走进海创园、承办世界浙商大会衢州专题活动等,园区知晓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招商配套持续优化。聚焦营商环境和园区配套“双提升”,构建园区“前后端打通”“一网通办”营商体系;顺利推动我市和余杭两地签署深化衢州海创园合作备忘录,就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八个方面”达成一致;顺利完成园区四星级酒店招租,园区配套进一步完善。

(五)机制迭代再展新优势。市县一体,政策体系重塑优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办文件要求和上级有关精神,推进相关政策自查清理45项;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项目招引,制订招商引资工作指引,开展上级文件政策解读和工作指导;推动构建“普惠+细则+专项”招商政策体系,强化市县资本招商协同,为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协同会商,项目推进纾困解难。建立分管市领导每月协调会商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双向流转,协调闲置厂房、化工用地摸排等要素保障事项。今年共统筹流转制造业项目信息140条,集中会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90余个,签约项目26个,加快推动安旷轻质无机板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晾晒比拼,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强化签约项目督查问效,做实项目签约“后半篇文章”。实施重大招商项目从签约到入库全过程考核,开展项目进度预警、走访服务,倒逼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入库”;全年共梳理签约3个月未供地、供地3个月未开工、开工2个月未入库项目等推进偏慢项目84个;已销号项目46个,销号率达54.8%。

(六)特种纸产业再谱新篇章。产业能级持续提高。依托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进企业科创赋能,如助力金昌纸业创新研发纳米纤维素产品,以更低成本、更强效能实现新能源黏结剂PVDF(偏四氟乙烯)替代;浙江华邦古楼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我市特种纸产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产业指标正向增长。积极协调推动环保审批权限下放、仓储设施建设、五洲特种纸供水等企业发展问题,有效助力特种纸产业稳步发展。产业模式不断丰富。推动企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上半年仙鹤在衢注册成立夏王贸易公司,将湖北荆州生产的产品通过夏王贸易对外销售,有力实现产业税收导流。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产业精准定位

一是进一步聚焦优势产业。在六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打造“6+X”产业体系,积极谋划新型显示、固态电池、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赛道,加速培育产业优势。

二是进一步强化专家库建设。充分挖掘市内机关部门产业专家,借力浙大、复旦、电科大等在衢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巨化、吉利等“链主”龙头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等,充实专家库,并视情邀请专家参与重大招商项目的研判、评估、考察和洽谈等。

三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政策。市本级和各区块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制定出台产业链专项政策,在产业培育、项目招引、技术创新、企业壮大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二)项目精准对接

一是借力机构招龙头。遴选一批优质券商研究院、基金公司、投资机构等,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招商合作:及时获取“链主”龙头企业的投资扩张信息,借助机构渠道与头部企业对接洽谈;开展产业研究,完善产业链鱼骨图、招商地图,围绕产业链鱼骨图前三名龙头企业“按图索骥”开展精准对接。

二是紧盯链主引配套。聚焦全市16家“链主”企业和其他龙头企业,聘请“链主”企业为招商顾问单位,共同实施配套项目招引。

三是依托乡贤促回归。聘请部分寓外商协会为招商顾问单位,借助市外商会资源,开展项目招引,推动衢商回归。

(三)区域精准突破

一是海外招商精准突破。智造新城先行先试在韩国设立海外招商联络处,选派或聘请不少于3人长期驻点,每年组织1-2场韩国招商活动,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开展外资项目招引,试点成功后在日本、新加坡、欧洲推广复制。选派人员赴商务部、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等部门挂职,学习海外招商方式方法;与普华永道等“四大所五大行”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外资项目招引。

二是重点城市精准聚焦。新设立苏州产业招商组,进一步增强驻上海、杭州、深圳、苏州招商组的人员配备,加强项目信息获取。

三是市内区块精准扶持。针对县域经济薄弱的问题,以龙游县、常山县为试点,围绕龙游县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和常山县的微电子产业,开展市县联动精准招商。由市招商中心、智造新城、市产投集团与龙游县、常山县共同开展项目招引、对接谈判、资金支持等全方位合作,市领导每月召开对接会,协调项目落地推进,推动市县一体化发展。推动市县飞地资源共享,加大衢州海创园向县(市、区)的开放力度,助力县(市、区)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招引。

(四)机制精准创新

一是完善“一把手”招商机制。分解落实各区块招引任务指标,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定期通报;每月推进对各区块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开展各区块重大项目推进“晒比”活动,每半年召开各区块“一把手”招商项目擂台赛。市领导挂联各驻外招商组,以更大力度推动重点区域招商工作。

二是创新干部交流使用机制。加强智造新城、智慧新城与市本级经济部门、县(市、区)的干部交流,进一步增强县域招商引资工作力量。选派5名优秀干部到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重点城市挂职锻炼,学习发达地区招商经验。

三是创新市场化招引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市县两级加快组建国资招商公司,引进专业招商人才,实行市场化定薪、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等。后续适时组建市本级招商集团。

四是创新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市招商中心每半月牵头召开全市驻外招商在谈项目会商会,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每月牵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对重点在谈项目和落地滞后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围绕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的项目按照投资协议兑现相关政策,未通过的项目须退回已享受的相关政策资金,倒逼企业加快项目推进。

五是强化干部能力提升机制。进一步明确招商中心综合协调、信息枢纽、项目研判的职能定位,强化统筹协调、信息汇总、分析研判、项目流转、考核督查等职责,每月研报各行业发展趋势、龙头企业招商方向,加强全市招商引资的引领指导;每半个月组织全市驻外招商干部、全市招商系统干部开展招商业务能力、产业分析能力、项目研判能力等学习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授课,不断提高招商系统干部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