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11330800MB0R57773W/2025-151773 | 成文日期: | 2025-03-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2024 |
发布机构: | 市营商办 | ||
2024年,我办紧扣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总体部署,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性抓手,聚焦“五链融合”,全力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系统谋划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突破,着力推进协同高效执法监管、企业和自然人严重失信率等法治政府建设涉及的工作任务落实,取得较好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审批效能。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按照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的要求,持续深化“网上一站办、大厅就近办、省内可通办、办事更便捷”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成效,截至2024年12月底,衢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2357项,网办率91.60%,掌办率89.35%,即办率75.02%,跑零次率93.76%,一网通办率98%以上。
(二)强化信用建设顶层设计。紧盯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指标,强化信用建设顶层设计,及时调整成立信用衢州建设领导小组,2022年组建信用协会,进一步配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员力量。2023年,我市出台的地方立法《衢州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将信用修复、政府政务诚信建设等信用工作纳入其中;科学编制《衢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衢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和方向,配套出台《衢州市关于加强告知承诺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等100多个文件,全面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三)深化信用数字场景应用。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全省率先出台联合奖惩系统数据接口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形成联合奖惩系统数据库。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形成联合激励案例15691件,联合惩戒案例8682件。创新政府合同履约智管,构建贯穿政府合同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履约检查、事后履约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新模式。累计归集合同信息42636条,推动近300个逾期合同完成履约,助力民营经济纾困发展。做法经验获国家发改委肯定,并在国办信息刊登。
(四)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深化“综合查一次”跨部门联合监管,以跨部门联合检查为原则,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要方式开展检查,切实防止多头重复检查。2021年,衢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跨部门事项清单梳理,实施信用分类“差异化”监管,实现对高风险行业领域和高频度违法行为的有效锁定,对信用优良企业减少检查。截至2024年12月底,推动30多个领域中修改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双随机检查中引用信用规则率100%,问题发现率提高39.42%,跨部门监管率达56.20%。
(五)强化标准体系贯标宣传、培训和实施。主动对接、积极协调,成功保障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第二届中国标准化大会、首届政务大厅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两个全国性会议在衢顺利召开。做深做实四省边际营商环境培训基地,开展四川、陕西等地来衢营商环境培训,接待省内外考察交流150余批次,推动输出衢州营商环境改革经验。
(六)完善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机制。2022年12月底前,衢州市梳理形成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并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布。2023年以来,积极对接各部门开展新版行政许可事项认领及维护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底,衢州市除银保监局和人行(外汇管理局)事项因省级条线暂未部署,未开展认领和实施要素维护之外,其余事项全部完成认领和实施要素维护。其中事项认领率为99.22%,实施要素维护率为98.57%。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信用数据归集共享不通畅。一方面部门在报送数据过程中存在数据没有报全、未按时更新、不规范等情景。另一方面,现在在平台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很多平台都变成省统建系统,导致市级层面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少。不利于我们数据的应用和信用场景的开发。
(二)信用场景创新后劲不足。有些信用场景应用虽然前期有积极的谋划,但在具体的推动上,缺乏条线上下、市县一体、部门之间有力有效的协同联动;另由于信用应用场景创新信息系统支撑不到位,部门积极性不够,改革创新案例储备偏少,导致我市在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建设上后劲不足,遭遇创新瓶颈。
(三)新版行政许可事项认领及维护有所欠缺。因省级机构改革,银保监局和人行等2个涉改革部门在省级层面暂未开展新版许可事项相关工作,并要求市本级及县市区暂时不进行事项的认领和维护。因此,市本级除银保监和人行共涉及的25个事项暂未开展认领和维护外,其余事项均已完成。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
办党组书记、主任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更大力度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提高队伍法治素养。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公务员学法等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办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参加学法用法网上培训并通过考试。
(二)推动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对照《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衢州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相关条款,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发现与《条例》《若干规定》规定不符的规范性文件,指导相关部门及时启动修改或废止程序,推进“立改废释并举”,切实把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创新涉企问题闭环处置机制。聚焦涉企问题高效解决,创新“企呼我应”问题处置和纪检监督“双闭环”机制,会同纪检监察机构加大涉企疑难问题跟踪督办,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问责问效,确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落地落实。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的主要工作安排
下步,市营商办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涉企服务,努力提高全办法治思维和法治工作水平。
(一)突出信用指标优化,提升政务诚信水平。围绕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对表信用建设先进城市,补短板找差距,确保我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持续全国领先。全面深化政务诚信建设,做深做实合同履约信用监管,大力探索“合同保险”“合同信”“合同仲裁”等增值服务;建立合同履约逾期督查整改、约谈提醒等机制,构建全流程的政府合同履约监管闭环链,着力解决损害市场公平交易、危害企业利益等政务失信行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二)聚焦服务场景建设,强化便民惠企成效。不断延伸信用红利便民利企广度深度,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衢州辨识度、全省全国影响力的信用场景建设标志性成果。创新探索“信易+安全监管”“信易+电商直播”“信易+易制毒监管”“信易+医疗”“信易+园区服务”等应用场景;大力推广“信易贷”融资模式,推出“园区贷”“三农贷”等“信易贷”产品,同时结合我市产业链特点,探索“信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迭代“企业小秘书”应用,为守信主体在信用修复、破产重组等增值服务,精准助力企业纾困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严格行政许可执行,抓好事项认领和维护。针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坚持落实日常监督抽查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暗访回访,构建监督检查闭环,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严格按清单执行行政许可。继续督促跟进银保监局、人行等因机构改革而未落实事项认领和维护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按要求执行行政许可事项,及时调整更新办事指南,确保事项认领率和实施要素维护率达100%。
中共衢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2025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