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34X/2025-151229 成文日期: 2025-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卫健委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2-28 10:0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卫健委 字体:[ ]
分享:

2024年,全市卫健系统紧紧围绕市“10+2”重点工作,以市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全力打好“建高峰、夯基础、防风险、优服务、强党建”组合拳,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市卫健委获市政府集体嘉奖1次、十条军规正面典型2次。

一、围绕“一条主线”,加快现代化建设

(一)制定特色指标。全面承接省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31项重点指标,新增乡村流动医疗服务覆盖率、急救反应时间等9项特色指标,大力推进乡村流动医疗服务补盲、县域医疗服务提升等重点工作。

(二)出台行动方案。重点突出体系建设、人才引育、高地打造等具有衢州辨识度的内容,推动以市府办名义出台我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十大行动方案。

(三)召开高规会议。召开衢州卫健领域近8年以来会议规格最高、办会规模最大、参会对象最多的全市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动员部署会,为衢州卫健事业提出前瞻性、方向性、引领性意见建议。

二、办成“四件大事”,彰显卫健人担当

(一)高标准完成时任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活动。圆满顺利完成时任省委主要领导调研四省边际中心医院“三支队伍”建设工作。

(二)高难度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成功争取到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是全国20个城市之一、浙江省唯一入围地市。我市作为今年20个示范项目城市中的2个地市代表之一,在国家卫健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三)高质量承办国家级、省级等系列现场活动。举办世界针联健康传播大会,世界针联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落户市中医医院。承办全国生育友好工作经验交流会、全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面现场会,我市优化生育政策、托育服务等经验做法分别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承办全省首场健康浙里行大型现场活动。

(四)高效率落实市委巡察任务。市卫健委党委巡察工作顺利通过市委巡察办评估,整改完成率达90%以上。

三、聚焦“五大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建高峰”,打造省际边界医疗高地。一是医院发展重“高端”。建成四省边际首家中国创伤救治联盟高级创伤中心,四省边际首台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入围全省研究型医院培育单位名单。二是人才引育重“拔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个,其中国家级人才团队3个,学科带头人引进实现零突破。市本级共签约硕士及以上研究生139名,其中博士22名。入选全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培育创新团队2个。三是学科科研重“突破”。“国字号”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实现“零”突破。国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创新高、连续2年位居全国地市级医院前茅。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学(专)科6个,实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县域全覆盖。

(二)深入“夯基础”,打造基层卫生改革标杆。一是流动医疗打通末梢。出台我市乡村流动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域推广“行走的医院、百医进百村”等“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全市共建立服务点395个、组建服务团队397支,基本实现乡村流动医疗服务全覆盖。二是基层水平多维提能。创新打造区域医疗次中心亮相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实施基层人才队伍“强基、培基、夯基”三基工程,万名医生进修完成率达129.3%。江山市入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10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基础设施加速迭代。成功争取到“两新”设施设备超长期国债资金。全市更新医疗和信息化设备设施1000台(套),县域项目新开工8个、完工7个。

(三)着力“防风险”,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市。一是全面完成疾控体系改革。市县两级均顺利完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合并。二是全域开展全国项目试点。我市成为全国7个慢阻肺基层健康试点地市之一、省内唯一试点市。三是全力推进疾病防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无结核社区”市域全覆盖。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综合评分连续三年斩获全省第1。实施“两慢病”两扩两提行动,免费用药种类由2023年的20种增加至目前的29种,服务提供点由447个增加至831个。

(四)用心“优服务”,打造健康浙江市域样板。一是做实“一小”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省内外40余个考察团来衢学习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经验做法,全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3个。二是做实医疗服务。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无感就医”应用100%接入,患者平均就医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向病理检查扩面、机构向村卫生室延伸,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量达42万余次。全市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均试点“无陪护病房”服务,累计服务近5千人次,获患者及家属广泛好评。三是做实中医服务。县域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实现“两个全覆盖”,建成四星级基层中医馆14家、杨继洲针灸传承创新基地32个,推行医务人员“人人会针灸”。

(五)持续“强党建”,打造勤廉并重党建高地。一是抓党纪学习教育。创新实施党委会前领学、党组织书记定期研究、党支部集中学习督导、党员个人自学“四学联动”机制,让“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肃纪”的思想意识直抵全市系统党员干部灵魂深处。二是抓公立医院党建。制定印发市直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二项制度。深化“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全市公立医院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比例、高知党员占高知群体比例均超出省定要求。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在全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三是抓群腐专项整治。卫健领域群腐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其中全市农村地区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缩短,为65周岁及以上有需求的中重度失能老人开展就医“五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