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7282M/2025-151063 成文日期: 2025-0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国资委

衢州市国资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2-25 17: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字体:[ ]
分享:

2024年,市属国资国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国有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牢牢守住重点领域风险底线,取得一定成效。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综合实力更大突破。一年来,我们聚焦稳进提质,在顺应大势中把握时机,努力拓宽发展空间。一是经营平稳有序。截至12月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3956亿元、净资产1770亿元、营业收入3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2%、13.89%、8.94%。二是投资提速提效。2024年市属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在市本级投资中的占比从 25%跃升至 42%,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关键力量。股权和基金投资达 127亿元,增速达 17.5%,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招商引智。三是融资能力有提升。在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市属国企全年融资758亿元,引入增量资金244亿元,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资金链稳定无忧,彰显了国企担当。

(二)功能作用更好发挥。一年来,我们聚焦服务大局,在承担职责使命中勇挑大梁,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一是项目压舱顶梁。8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25亿元,获批11亿元设备更新资金支持,衢通集团在全省国资国企两重两新会议作典型发言。二是财资协同有力。全面完成老人民医院、471宗安置房、老市委党校、公安驾校考试中心等4宗18.9亿元财政收入组织任务,实际交易金额19.7亿元。三是社会责任全力落实。积极推动水亭门、国有酒店、演唱会等文旅消费提质,持续加强供水、供房、公交等民生服务保障,稳妥处置困扰20余年之久的铜山源水库“三难”问题等。

(三)活力效率更加提升。一年来,我们聚焦变革重塑,在改革攻坚中不断创新突破,努力改出更强活力、更高效率、更好机制。一是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56项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21项、基本完成23项,主体完成率79%,实现了“三年任务、当年过半”的目标要求。二是核心主业培育壮大。细化制定22项支持主业发展工作清单,厘清了一批制约主业深挖拓展的难点堵点,制定了一批促进长远发展的投建管运一体化机制,推动市属国企核心主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主责主业整合后的改革红利加快体现。三是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试点创新。制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指导意见、职业经理人选聘和管理办法、衢控集团具体方案等“2+1+N”政策体系,并在两山咨询公司先行试点,同步指导融资租赁、信安资本等子公司加快改革推进,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

(四)国资监管更趋完善。一年来,我们聚焦监管服务,在全局统筹中放权搞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一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紧盯政策、债务、舆情等重点要点,迭代完善债券兑付、资金调度、财务运行等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稳妥制定经责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守牢各类风险底线。二是持续加强专项监督。统筹发挥专职监事、外部董事、兄弟单位等各方力量,积极开展虚假贸易、问题合同、控股不控权等10余个专项行动,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皇冠假日酒店等重点事项督查督办,持续抓好整改提升。三是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体系。紧盯投资、资产交易、资金等重点,补充完善市属国企市外投资、资金池管理、资产出租等10余个制度,其中新出台的资产出租管理制度纳入市委市政府“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通报表扬。

(五)党的领导更为有力。一年来,我们聚焦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从严从实,全面推动党建与业务、队伍相融合。一是巩固党的政治建设。迭代深化国企党建12369工作体系,制定基层党支部“三化一创”建设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实施强基培优行动等,统筹推进国资国企党纪学习教育,着力把“党建统领+国资治理”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制定国资国企“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谋划国资国企“人才池”建设12条新政,强化干部“三强”考核导向,推动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提高至52%、高层次和高职称人员占比提高至20%。三是注重作风和纪律提升。今年以来,3000余名国资国企干部职工在党纪学习教育期间实现酒驾醉驾“零发生”,违纪违法立案人数较去年下降42%。国资委机关“六治六提”作风建设列C类部门前6,十条军规通报表扬2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市属国企要积极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一)抓投资,引领产业转型。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坚持项目为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两端发力,建立适度超前、接续有力的国企投资项目库,每家国企谋划3个以上带动力强、可实施的产业项目,谋划项目向符合国家战略,能获取国家资金支持的项目集中;向有稳定现金流,能获得金融机构认可的项目集中。二是加大股权基金投资。深入实施资本招商“双千计划”,通过QFLP、产业基金收益权转让等方式扩大“政府产业基金+国企投资基金”募集渠道,力争基金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家以上。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以基金投资、并购贷款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新路径,力争拉动民间投资200亿元以上。

(二)抓融资,保障运转资金。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在市场对接、监管审批、综合考核等方面继续支持和引导市属国企多渠道融资,鼓励市属国企以产业类子公司为主体加大银行贷款、产业债、险资等筹措力度。二是盘活存量资产。聚焦存量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土地、房产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进场交易、资产置换、改造提升等方式,充分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益。加快清退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两非”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将变现资金投向重点发展领域。

(三)抓经营,提升发展效益。一是做强主责主业。完善主责主业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市属国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梳理主业相关业务链条,集中资源于关键业务环节,围绕主业推动实施一批功能性改革,增强主业市场竞争力。二是激发企业活力。加强市属国企功能分类管理和员工分类管理,推动国企突出绩效,合理拉开差距,推动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机制在市属国企子企业全覆盖。三是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市属国企盈利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对亏损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对市场前景不佳的企业加强产业规划与引导,向前景好、有效益的项目战略转型;对成本过高的企业重点研究成本控制;将长期亏损企业纳入不良资产管理,该退出的退出,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地位。

(四)抓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一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改革推进、跟踪评估和考核督办等机制,力争56项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收官。重点推动慧城产业集团改革、衢控集团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等改革事项落地。二是推动市县一体化改革。通过股权置换、吸收合并、资产入股等市场化方式,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内河航运、水务、市政园林等一批市县一体化改革,提升市县联动能力,做大做强资产运营,提升经营效率,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稳妥有序完成监事会改革,建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动态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开展董事会和董事年度履职评价工作,全面落实董事会授权管理、报告等制度机制。

(五)抓监管,筑牢风险底线。一是做好突出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市属国企债务管理、企业层级管控、薪酬管理、融资性和虚假贸易等10大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杜绝增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做好经责审计整改。根据问题类型、整改时限要求,建立经责审计和专项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导机制。加强资产注入流程管理,确保资产真实有效;建立严格的贸易管理体系,严禁主业不相关贸易,强化贸易货物流和资金流的跟踪和监管,防止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以上整改措施规范企业合规经营,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三是健全国资监管制度。开展新一轮制度大体检行动,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和成熟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不断完善与新形势、新现象不匹配的旧制度,为新的改革提供指导。

(六)抓统筹,加强联动协同。一是强化财资协同。完善国资国企与财政部门战略协同机制,加强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强化项目资本金保障,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做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提高对财政贡献度,确保财资良性循环。二是强化项目统筹。调控市属国企项目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建设和投资时序,合理有序确定土地获取节奏和房地产开发进度。压减公益性属性较强、难以融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非必要、非主业的股权基金投资项目,将资源调配到有效益,可融资的项目上来。三是强化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实施“全企一体 双融共促”工程,以国企党建12369工作体系为抓手,压紧压实国企党建工作责任,提升国企党组织规范化、体系化水平,进一步建强建优国企干部人才队伍,营造国企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