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15K/2022-134811 成文日期: 2022-09-28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组配分类: 市府办文件
文件编号: 衢政办发〔2022〕25号 统一编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工作实施意见(2022—2026年)

发布日期:2022-09-29 16: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巩固深化衢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率先探索构建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路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金融支持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主线,服务和引导高碳经济主体向低碳甚至脱碳转型。聚焦工业、农业、能源、交通、建筑、居民个人等六大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碳账户金融“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特点,构建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衢州路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目标导向,突出重点。始终坚持金融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注重机制、政策、产品、服务、流程等工作体系的延续性,明确以满足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为金融支持重点。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带动更多的资金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甚至脱碳转型。

(二)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低碳发展激励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以碳账户为核心的“双碳”精准智治体系。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激发金融机构创新动力,将碳账户信息嵌入产品研发、门槛准入、资产定价、风险防控、绩效评价等金融管理全流程,建立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服务体系。

(三)高效统筹,协同推进。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建立跨部门、系统、层级、地域和业务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与产业、财政、环保等领域的协调配合,实施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扩大金融的参与面、惠及面,推动提升转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四)先行先试,风险可控。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精准务实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工作。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转型金融领域新型风险识别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目标任务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完成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强基、激励、创新、数智、产研五大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对低碳循环社会经济体系形成的牵引和托举作用,打造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全国创新示范标杆。

——金融创新促转型。到2026年末,力争碳账户贷款余额达到800亿元以上,绿色贷款余额占比达到30%以上,绿色贷款不良率控制在0.1%以下,碳账户保险风险保障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不断丰富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产品。

——改革示范争标杆。碳账户金融“5e”闭环体系(碳排放e账本、碳征信e报告、碳政策e发布、碳金融e超市、碳效益e评估)不断优化,数字赋能更有力,场景示范更优质,金融支持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个人六大领域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更精准,碳账户金融成为全省改革标杆、全国创新示范标杆。

——低碳转型见实效。到2026年末,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25%以上,单位GDP能耗降幅达到18%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达到58%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实施转型金融强基工程。

1.扩大碳账户主体范围。充分发挥碳账户“数据准确、核算科学、评价客观”的优势,扩大六大领域碳账户主体覆盖面。5年内,力争工业企业和银行个人碳账户覆盖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全覆盖。依托碳账户,积极争创全国低碳示范城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等低碳转型示范品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行、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资源规划局〔林业局〕)

2.提升碳账户数据质效。加快以产品产量为核心的“三维四色”贴标进度,5年内三维贴标实现能源、钢铁、造纸、水泥、化工、有色六大高碳行业规上企业全覆盖。提高数据自动采集率,创新碳账户应用平台自动纠错与预警筛查的数据校核机制,确保碳账户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碳账户数据发布机制,明确六大领域碳账户数据发布主体和流程,提高碳账户数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推动出台《衢州市碳账户金融促进条例》,加快转型金融制度化、法制化进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营商办、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

3.建立转型金融支持标准。持续完善六大领域碳账户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标准等级,积极争创银行个人碳账户国家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工业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建设全国领先的水稻、柑橘(胡柚)种植和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基于碳账户的纵(货币价值)、横(贷款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评估体系,形成转型金融企业和项目支持标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营商办、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

(二)实施转型金融激励工程。

1.出台重点行业低碳转型产业政策。加快出台六大领域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设备优化等,着力淘汰落后产能。深化碳账户金融、能源预算化管理等碳账户应用场景,建立多目标管理的低碳转型综合评价体系,统筹稳增长和低碳转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

2.统筹财政低碳转型资金安排。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强财政资金与产业、金融等政策联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增强企业低碳转型意愿。探索设立政府主导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产业基金,服务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办)

3.实施低碳转型货币信贷政策。将碳账户金融工作纳入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法人监管评级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积极发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作用,争取更多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衢州。适时发布碳账户金融信贷指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低碳转型领域。(责任单位:市人行、市银保监局、市金融办)

(三)实施转型金融创新工程。

1.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及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将碳信息嵌入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积极争取基于碳账户的产品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标准制度制定试点,建立与碳信息挂钩的利率定价机制和授信审批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引导保险机构建立基于碳账户的保险工作制度,创新开发与碳信息挂钩的保险产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融资工具,募集中长期建设资金。(责任单位:市人行、市银保监局、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

2.推行双碳市场化运行模式。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碳“双控”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碳预算管理和预算余量交易机制,构建区域性碳普惠交易服务平台和生态权益交易服务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碳排放权从低效企业流转到高效企业,从传统高碳产业流转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林业碳汇等方面的环境权益类金融产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经信局、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局)

3.探索基于碳账户的环境信息披露。积极探索基于碳账户的突出气候因素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行业、区域、重点碳排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建立碳排放重点支持和限制企业名录。建立涵盖气候投融资、自身经营活动、环境风险管理等具有衢州特色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制度,统一低碳转型效果测算方法,清晰界定金融机构披露边界和频率。5年内,实现全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责任单位:市银保监局、市人行)

4.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加强对“两高”行业、企业及项目转型风险的识别和关注,探索建立基于资产分类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碳账户数据开展基于碳税、碳价等因素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提升金融机构应对新型转型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线上化系统,每年完成3家金融机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纳入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责任单位:市人行、市银保监局)

(四)实施转型金融数字智治工程。

1.打造转型金融综合数智平台。依托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衢融通),围绕数据采集、归集、共享、开发、应用等环节构建转型金融综合数智平台,多跨协同碳账户应用、用能预算化管理、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省碳账户金融应用、省减污降碳应用等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贯通。围绕六大领域低碳转型需求,深化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完善衢州市“金融大脑”。(责任单位:市营商办、市大花园集团、市发改委、市人行)

2.完善碳账户金融“5e”闭环系统。实现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衢融通)与在衢所有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链接。以碳征信e报告的形式将经济主体或个人授权的碳账户信息输出至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支持经济主体低碳转型提供可量化、可操作的数字画像。在碳金融e超市中开设信贷、保险、信保等转型金融产品线上专区,实现银企在线业务对接。建设碳效益e评估功能模块,为金融机构在线碳效核算、环境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基于碳账户的“三维四色”贴标方法学,每年适时开展金融机构贷款碳效评估工作,逐步实现动态数字化展示绿色低碳转型成果。(责任单位:市营商办、市大花园集团、市人行)

3.建设环境信息自动化披露系统。依托数字化改革,在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衢融通)上探索构建基于碳账户的环境信息披露在线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线上审核评估机制,实现“采集—核算—披露”工作的全流程线上化,动态展示比较各家金融机构气候投融资、自身经营活动方面的减碳降碳效果。(责任单位:市营商办、市大花园集团、市银保监局、市人行、市金融办)

(五)实施转型金融产研合作工程。

1.加强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前沿技术合作。依托“双碳”研究中心,与著名高校和权威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分析绿色低碳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高耗能行业节能增效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碳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局、市科技局)

2.开展国内外经验交流与合作。围绕转型金融、“双碳”技术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等主题,积极引进碳核算、碳评估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吸引和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通过举办论坛、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合作机构相关政策及国际行业准则,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提供决策咨询。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外企业来衢州投资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市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力量,发挥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作用,坚持专班推进、清单管理、督查落实,将转型金融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性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各区块同步建立健全推进转型金融工作机制。

(二)强化监督评估。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目标考核、中期评估、年度报告制度,强化督查激励和考核问责。对推动转型金融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三)强化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全市转型金融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工作氛围,激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和居民群众投身绿色低碳发展事业。

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如遇政策调整,按新政策执行。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