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6-13 08: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根据浙江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 ( 浙政教督办〔2022〕11号) 要求,对照评价重点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一年来我市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优先发展战略。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持续深化落实市委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全年共召开全体会议3次、专题会议2次。“三创”“双减”“双控”、学前教育补短提升、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建设、县中崛起、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高校建设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列入《衢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写进市党代会、市两会报告并稳妥有序推进。出台学前教育“十大”专项行动等系列政策。全面落实常委议教制度,市委常委会全年3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联系学校制度,探索建立书记(局长)领衔破难制度,积极开展“克难攻坚”专项行动、“四个我为”专题实践活动,牵头解决的“入园难、入好学难,小学放学早、接送难”问题被列入“四个我为”专题实践活动第一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

2.党建品牌示范引领。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改革,全县域推进试点4个,试点学校176所,实现市直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深入推进“一校一品”、“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全面打响“南孔学地•教育有礼”党建品牌,召开品牌发布会,推动“盆景”向“风景”跃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双培养”工程。实施“双百双千”行动,组建以百名书记(校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为主力的“大宣讲团”,在全市开展党史宣讲“六进”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推动“百名书记(校长)示范讲”“千名骨干特色讲”“万名8090青年教师巡回讲”,累计开展相关宣讲900余场,受众约30余万人。

3.清廉教育底线夯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年度教育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主抓直管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建立健全重点时段、重点群体廉洁提醒机制;部署推进重点领域权力运行、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师德师风等专题整治。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全年创建省清廉学校示范校5所,市清廉单元建设标杆校5所,市清廉学校示范点27所,累计建设省市清廉学校49所。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1.“五育并举”成果丰硕。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为载体,实施“红色印记”德育工程,积极践行《衢州市民有礼公约》,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市有全国文明校园2个,省文明校园6个,市级文明校园138个。在全市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4个德育案例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有市级德育品牌41个,“一校一品”格局基本形成。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2020学年全省高校新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合格率(93.22%)全省第一,优良率(22.55%)排名全省第二。新增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省级8所,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6所。成功承办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暨四省四市中小学生书画作品邀请展。推进研学实践与劳动教育,召开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现场会和劳动教育现场会。全市共有省级劳动教育基地19家,市级研学基地77家,研学营地8家。

2.师德建设持续深化。深入实施《衢州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下发《衢州市师德专题教育“三大工程”实施方案》《衢州市教育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教育领域集中开展腐败问题整治和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出台《衢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印发《衢州市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处理办法(修订)》,集中开展“双减”工作“我承诺、我助力”活动,全市2.5万教职工全员参加师德师风系列培训。2021年,全市收到举报13起,查实6起,处理6人。

3.尊师重教广泛弘扬。举办衢州史上最高规格的教师节表彰大会,首次评选表彰5名南孔教育名师,首次给予20年、30年班主任、各类创新团队重奖。全年共评选出市第七届学科带头人100名、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100名、市教坛新秀50名、市第六届红烛奖50名。获评省中小学教坛新秀16人、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人选1名、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市县两级均召开教育发展大会,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浓厚。

(三)依法落实各类保障,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总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2021年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62.54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在省定标准基础上人均增加350元。建立生均财政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构建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要求,我市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2.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出台《中共衢州市委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至今,全市投入13.35亿元用于幼儿园项目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项目79个,新增班级758个,新增学位20860个。2021年,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98.3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96.31%,全市新增公办园22个,新增学位5250个,公办园覆盖面42.13%。全面完成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出台《衢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办好每一所学校。两年全市投入53.4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建设项目,新建(改扩)义务教育项目70个,建筑面积105.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1500个。全面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全市共构建各类教共体132对,覆盖全市24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融合型与共建型教共体占教共体总数的93.4%。2021年江山市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

4.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职教“五统筹”改革,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衢州市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启动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8个项目获评2021年度省级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项目,9个项目完成申报。入选省职业教育改革优秀典型案例2个、典型案例9个,荣获省中职类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连续三年(2019、2020、2021年)获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一类地区一等奖。“五统筹”职教改革被列入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典型做法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的批示肯定。

5.“两高”教育提质发展。制订实施《衢州市高中布局专项规划》,完成投资19.023亿,衢州高级中学迁建、中央美术学院附属衢州中学等5个项目完工。衢州一中等10所普通高中开展分类办学改革试点,衢州二中等3所中学被评为省现代化高中。高等教育办学取得历史性突破,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浙大衢州“两院”落成启用。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成功签订“四院”合作协议。西南政法大学与衢州学院共建长三角基层治理学院。成功争取电子科大省级高水平大学引导资金等各类项目资金25464万元。

6.队伍建设高效发展。2021年6月,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数215123名,已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5310名,重新核定专任教师附加编制共1168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出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市域调剂方案,教师规范有序流动,师资配置均衡。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竞相来衢,引进3名省外特级教师,首次实现省外特级教师“倒流”衢州。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聘优秀毕业生,成功签约94人,其中博士1人,硕研53人,首次成功招聘博士生,首次研究生比例超过本科生。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建设。设置教育教学质量奖、“三名”工程奖等;给予高学历、重点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安家补助;设置教师驿站、提供人才公寓等“六送工程”。四省边际人才政策高地初显端倪,“厚爱”教师在衢州得到了充分体现。

7.平安校园托底扩面。十多个政府部门联合组建“衢州市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建立学校安全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深入实施学校师生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全方位推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通357条校车线路,服务67所农村学校,保障12719名学生上下学。扎实落实“三防建设”三年行动,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专职保安员配备率,校园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城市校园“护学岗”设置率等四个“百分百”。

(四)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创新,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1.教育“双减”稳妥扎实。全市义务段学校100%开展课后服务,100%实行作业公示制度,100%实施考试等级制,学生参与率95.47%列全省第一,教师参与服务率95.86%列全省第二,家长满意度98.74%高出省均值7.87%。在全省率先完成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100%压减转登工作,转登67家,转型120家,注销62家。全省“双减”工作宣传信息积分衢州市、江山市分获市、县第一名。率先开展专班集中办公、率先发布《衢州校内减负提质标准体系》等举措,率先推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三色”管理办法。省委副书记黄建发批示全省推广我市群团组织助力“双减”工作典型做法,省“双减”工作督导组、教育厅对我市“双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浙江卫视等国内重点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2.招生改革守护公平。全面推进“公民同招”改革,全市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实现“四统一”(平台、流程、时间、规则等四统一)“三同步”(报名、录取、学籍注册等三同步),推行市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解决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入学24672人,打破两区之间无法自由就学的瓶颈。高中段“公民同招”有序开展,衢州籍回流高中学生全省最早最快平稳妥善安置。

3.教育数改成效彰显。市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智慧教育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6项数字化改革项目被列入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名单,9个未来社区(未来乡村)被省教育厅纳入数字社会未来教育重点场景先行建设单位。“智慧双减 暖心教育”5G+智慧教育项目成功申报全国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被教育部、工信部评为全国首批5G+智慧教育试点项目之一。市县两级共有7个项目上线“浙里办”,6个案例入围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践案例,列设区市第一。“回阙里”衢籍大学生分析与精准引智应用获得衢州市第六届数据挖掘大赛第一名。衢州市被评为2020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先进集体。市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通过省教育厅认定。

二、主要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学前教育仍是最大的短板。公办园覆盖率为42.13%,尚未达到50%的要求。二是义务教育与优质均衡发展还有差距,人均教育投入偏低,部分学校硬件条件不达标,“城镇挤、农村弱”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县中崛起脚步缓慢,教学设施设备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县中招留名优教师矛盾突出。

(二)教师队伍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仍有差距。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与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存在差距,教师待遇还不够高,教师岗位吸引力不够强,高学历特别是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总体偏低。

(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制约发展因素众多。一是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专任教师绝对量偏少,教研师资薄弱。二是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不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规模小,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实施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幼儿园布局规划,推动幼儿园扩容工程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持续推动幼儿园上等级提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建立完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质发展。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二)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完善以政府保障为主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水平。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高质量推进“小而优”乡村学校建设。加强初中教育,优化初中学校师资配置、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鲜明、生态和谐的衢州初中新样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持续规范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降低“学区房”热度,缓解“择校”焦虑,全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三)进一步加强“两高”教育能级提升。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途径。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积极实施普通高中分类办学改革试点,探索分类办学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特色化、多样化办学格局。深入推进普职融通,拓宽普职学生相互转学通道,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横向流动、纵向互通,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并重。聚焦职教高教改革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四省边际高等教育高地,扎实推进四省边际应用型高校联盟建设。支持衢州学院加快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用好校地合作协调机制,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衢州学院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若干意见》。加大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与浙江大学、电子科大、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努力吸引更多的研究生院、分校区落户衢州,奋力实现“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从无到有再到集聚”。

(四)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发展机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与新时代新教育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和教师地位提升机制。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提高教师编制使用效率,加大优秀教师流动比例。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教师教育攀登计划”,建设衢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院,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加大对衢州学院教育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省级一流师范专业和教师教育课程。助力衢州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发挥相关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平台高端人才集聚的优势,破解衢州教育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打造人才“蓄水池”和创新政策源地。

(五)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衢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任务,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政府教育统筹权限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全市人均教育投入达到全省中等水平。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办法。健全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由政府、家长和社会合理分担办学成本,定期动态调整。健全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完善多方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扎实推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