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15K/2022-136497 成文日期: 2022-12-09
发布机构: 衢州市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组配分类: 市政府文件
文件编号: 衢政发〔2022〕22号 统一编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12 17: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现将《衢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衢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衢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


为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浙政发〔2021〕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2个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县(市、区)“一场两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实现全覆盖,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4.5%以上,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结合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要求,引领全民健身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完善体育社会组织、体育类企业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深化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完善优惠开放措施。确保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均等享有。(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参与,不再列出)

(二)推动体育场地设施提质增量。

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惠工程,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推进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充分发掘利用金角银边、公园绿地、沿河绿地、楼顶、桥下等闲置空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重点推进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建设。参与未来社区建设,合理配建场馆场地设施;利用文化礼堂等场所增配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承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实施百姓健身房星级评定制度。到2025年,新建省级全民健身中心4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6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25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20个、百姓健身房240个。(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中心)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加强全民健身“三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体育委员、健康生活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打造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千人骨干团、各县(市、区)百人骨干团,着重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单项体育协会会员、体育教师、“健身达人”及基层社区(村)干部投身全民健身事业,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推广基层体育委员工作制度,开展线下与线上科学健身指导,打通基层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职率达到50%以上,每千人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9人。(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健全市县乡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每年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服务1万人次以上,为不同人群提供标准化体质测试服务,推广个人运动健康档案和运动建议服务。稳步提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的覆盖率、达标率和优良率。(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

(四)激发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活力。

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实体化发展,落实业余运动等级评定,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市县两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实体化建设,实现县(市、区)“1+25”组织模式(1个体育总会和25个以上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乡镇(街道)“1+8”组织模式(1个体育总会工作站和8个以上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乡镇〔街道〕备案的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到2025年,获得社会组织等级评估5A级的体育社团达到15家以上,3A级以上体育社团覆盖率达到65%以上。推进体育社会团体依法依规独立运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

(五)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市体育大会和机关、社区、乡村、诗画风光带运动会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发展民间、民俗体育赛事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开发传统武术等本土体育项目;常态化开展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育活动;拓展区域全民健身赛事,打造杭州都市圈、四省边际全民健身赛事体系。每年全市开展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不少于360场次。(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培育围棋、球类、地掷球、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大众体育赛事;促进街舞、汽摩运动等时尚体育赛事发展。强化赛事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提高体育活动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培育马拉松、自行车、极限运动等品牌赛事,推进“一县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建设,引导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加快赛事集聚县培育,打造体育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名片。(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综合执法局)

(六)推动“世界围棋圣地”建设。

聚焦“世界围棋圣地”建设,推动形成“烂柯”赛事品牌、文化品牌、人才高地等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局面。完善“衢州烂柯”赛事体系,持续办好“衢州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和“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等赛事。建设中国围棋少体校(衢州),发挥衢州葛道围棋总部、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衢州围棋梯队建设,推动“围棋七进”工作开展。鼓励引进和培养优秀围棋专业人才,加大围棋体教融合力度,推动校园围棋发展,选拔优秀围棋“苗子”向上输送。基本建成烂柯围棋文化园,不断挖掘烂柯围棋故事,扩大烂柯围棋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大花园集团、市总工会、“世界围棋圣地”建设工作专班)

(七)促进全民健身跨界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推进新时代南孔学子“一文一武”专项行动,培养“文武双全”的新时代南孔学子。推进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发展模式,强化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构建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强化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考核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体育考试改革,丰富选考项目,完善测试标准,逐步提高分值,注重过程评价。(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团市委)

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家庭医生等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运动知识、健康知识交叉培训。推进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站)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运动健身与健康促进”科学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技术服务,为各类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建议。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卫融合纳入医防融合工作机制,拓展非医疗手段慢病防控和运动健康促进指导服务,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推动健康体检中心开展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体质测定。(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

深化体旅融合。发挥衢州山水地域特色资源优势,重点推广水上运动、登山、骑行、徒步、赛车、攀岩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精品路线和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八)推进全民健身领域改革创新。

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改革。按照公共体育“一站式”服务要求,全面推行“浙里健身”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优化全民健身地图,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改造;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建设,推广使用智慧健身器材、装配式健身设施。(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大数据局)

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完善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领域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体卫融合实体机构建设和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样化经营、市场化办赛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机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九)厚植全民健身精神文化底蕴。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与宣传引导,以培育金庸武林大会等品牌为依托,不断挖掘围棋、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价值,打造富有衢州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鼓励开展体育作品创作展示,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整合线上线下媒介资源,打造体育融媒体宣传平台,加强衢州全民健身典型案例、优秀运动员风采等宣传,开展健身明星、运动达人等群众体育明星评选活动,讲述全民健身故事,树立全民健身榜样,倡导健康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健身经验,推动体育健身生活化,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形成部门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定期督导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率,确保工作落实。

(二)加大保障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比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培养渠道,增强专业人才供给,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健全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体系,开展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和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并于2025年进行全面评估。强化成果运用,实现评估结果与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挂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