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4538/2020-118874 成文日期: 2020-1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智慧新城管委会

智慧新城管委会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0-12-28 11:3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智慧新城管委会 字体:[ ]
分享:

西区管委会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区聚焦聚力,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结合实际,西区规划数字经济智慧产业、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全新布局,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汇聚。按照市委“两不误、两促进”攻坚任务要求,主动担当、奋力前行,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西区高质量发展和“八大任务”的全力攻坚。

1-10月份,西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8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79.5亿元,增幅10%。其中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5.7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项目民间投资1.1亿元。新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企业171家,同比增长9.6%。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2亿,同比增长39%。服务业投资完成53.8亿元。限上批零销售额和住餐营业额完成14.8亿元。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均达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党建治理扎实稳妥。一是践行主题教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开展集中学、专题学、督促学、初心行、轮训等多种形式学习35次;深入“三服务”一线开展调研,调研60余次,形成27篇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班子成员带头上专题党课16课次;建立健全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梳理查摆问题80条,已基本整改完成;班子成员领衔的8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有序推进中。二是夯实常态学习。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领头雁”培训、“乡村振兴大讲堂”“村(社)书记比武论剑大擂台”等活动20期,培训500多人次,建立并优化村级后备干部库。三是打造基层堡垒。全面落实5个后进村党组织“一村一策”整转方案,11月底已全部整转到位。进一步做细做实做优“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成立17个组团联村服务团,划分58个网格,落实建立网格支部18个,有效落实“党员+”联户、“五上门”等工作,共1805名党员开展入户走访13314次,梳理交办问题28个,调解纠纷328件,代办事项930件。融合打造5个小区文明城市党建示范区;积极打造以“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主题特色党建示范带。

(二)项目建设保质提速。以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为目标,大力推进西区开发建设。一是谋划一批,围绕交通先导、城市赋能,扎实谋划项目前期,高铁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四网”项目、衢时代未来大厦、H4 H3-1地块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10KV航花航岗线路迁改工程、鹿鸣山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消防特勤站、九华隧道二期等10个前期类项目按目标计划强势推进。二是新建一批,共谋划及实施重点项目31个(其中:EPC项目3个,PPP项目2个),4个省重点项目已开工3个,开工率75%;16个市重点项目已开工14个,开工率87.5%,市文化艺术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九华过江隧道一期、体育中心等4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进展快速,并高效确保11个项目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三是推进一批,17个重点续建项目“两中心”、九华过江隧道、锦西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回龙安置小区、花园岗安置小区、双岭社区服务中心用房、石梁溪三期延伸段等按建设时序推进中,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投资和项目工作目标任务。

(三)产业培育创新驱动。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招商,紧紧依托高铁新城与“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机遇,构建区域产业发展大格局,发挥核心集聚作用和经济辐射效应,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和美丽经济的主攻方向,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浪潮。积极与国内知名企业对接,盯引跟踪华东智慧谷、光谷创业园等一批优质数字经济项目,成功引进智网科技、天映网络科技、君澜物联网、通安大数据等一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项目。加快打造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新高地,依托衢时代创新大厦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进衢时代未来大厦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花园258转型升级,导入未来科技城优质的数字经济产业资源,优化顶层设计、管理运营。1-10月份西区新注册资本金500万元以上181家,引进数字经济21家。促进高端要素集聚,从空间供给侧推动城市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城市管理精耕细作。紧紧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百日攻坚”和“破冰行动”十大专项工作,提出“城市管理对标对表日本和新加坡”的理念,落细落小落实,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管理队伍作风转变,将精细化管理延伸到各个层面、各个场景。创新全科网格扁平化管理模式,共划分82个网格,设置四级网格长,创建了包含标准、监督、考核、网络等在内的西区城市管理综合体系,深化部门包干工作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部门协作、全员联动的作用。通过各点位的日巡夜查,推进商户门前“五包”,对辖区内1410个单位进行“门前五包”承诺书签订和公示牌安装,完成率100%。紧盯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和提升西区基础设施提升、市场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城乡清洁行动、社区环境整治、创建氛围营造“六大方面”,使得西区创文工作和整体形象排在全市各区块中上水平。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对辖区内的餐饮店及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问题函告整改、回访催办,完成20个小区的零直排建设。并邀请国内5家知名保洁公司负责人来西区考察,将彻底淘汰低端粗放的管养模式,让有实力、有诚信的企业源源不断地参与西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管理。

(五)征迁扫尾持续突破。坚持始终不放弃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两个始终”,充分依靠党建统领、依靠群众路线、依靠骨干力量、依靠思想工作、依靠科学方法“五个依靠”,致力唱好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双城记”,全面推进高铁新城、核心圈层征迁工作。集中管委会、街道、村三级干部力量,实施征迁扫尾攻坚行动,全面完成久拖四年的严家圩村征迁扫尾工作,基本完成湖柘垅、回龙、压潮、鹿鸣山等村的征迁扫尾、土地清表,腾出项目建设用地4000多亩,有效推进了信安湖活力岛、鹿鸣半岛酒店综合体、医养小镇、鹿鸣山文化院街、外国语学校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获得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六)乡村风貌整治有力。创建“基本无违建区”,纵深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实施“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乡村风貌显著提升。尤其是对村庄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现象较严重的鹿鸣山村进行彻底整治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打破先整治后提升的老做法,提前进行提升方案的设计,串联好整治拆违时间表和提升改造时间表,通过听取意见,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提升工作设计中来,进一步推动违章搭建拆除工作顺利进行,形成了村两委干部、党员、普通农户主动拆的良好局面。现已拆除违章建筑168户,面积1600余平方米,累计完成城中村综合整治1043户,完成整治面积18.343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区改造面积2.7万平方米,全面完成西区2019年度城中村及旧住宅区改造目标任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54%,拆除后土地利用面积12.49万平方米,利用率达89.85%。城中村农房整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七)社会环境平安稳定。一是平安护航。多措并举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工作,建立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联动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深挖细核有效打击,并对照扫黑除恶中央督导组反馈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抓好整改,不断提高案件办结率、查处率、督办率,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阶段性任务,多措并举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一级响应维稳安保工作。二是安全治理。主要领导带队巡查发现辖区内9个小区存在消防报警系统瘫痪、消防栓失效的问题,迅速启动消防设施整改,11月底前全面整治到位;针对新湖社区兰馨苑小区长期存在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影响居民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环境问题,盯紧问题抓整改,使“问题小区”实现了华丽转身。三是网格建设。做好“党建+网格”文章,将“基层治理网格”“组团联村(社)网格”“城市管理网格”多网合一,形成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全科网格,实行扁平化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一张网”落地见效,发挥扁平化全科网格在推动基层治理、安全监管、信访维稳中的重大作用。

(八)队伍建设规范过硬。一是工作规范化。按照提高标准、弹好钢琴、履职尽责、党风廉政工作要求,开展抓规范、抓提升、抓攻坚“三个年”活动,做好完善制度,修订新增14项规章制度,72项制度汇编成册,各项工作持续压紧压实,更加规范工作程序,聚焦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攻坚任务,社会各界对西区的评价也越来越好;优化机制,坚持专项工作法、专班工作制,统筹力量联动作战,征迁扫尾攻坚展示了铁军风貌,文明城市创建凝聚了干群合力,各类遗留问题处置体现了历史担当。锦西大道改造提升项目从民生工程变成“问题工程”后,通过约谈施工单位、半月项目推进会等手段,工程面貌得以改观,国庆节实现全线通车;建立标杆,对两中心项目前期编制监管清单,记录项目大事记,工程造价严格事前、事中控制,成为西区标杆工程,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二是队伍规范化。去年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之后,西区共有83名干部受处分,为此狠抓规范化管理,成立了临时法制办,严格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警示教育活动。坚持实干导向、实绩标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范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健全廉政建设体系,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生态。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以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为工作纲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八大嘱托”,紧紧围绕八个“聚焦聚力”,努力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的智慧新城,产业创新服务的综合体大平台,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发动机。

(一)党建统领由浅到深,建设花园型幸福新城。配强基层干部,村(社)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配选用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文化素养,能领会和贯彻党的农村政策,有经济头脑和开拓意识,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同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扎扎实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充分发挥村(社)党组织作用,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真心服务,切实找出一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办好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创新党建品牌,围绕中心工作和实际需求创立创新党建品牌,重点打造地藏寺村、新湖社区、幸福社区、春江月小区、兰馨苑小区、月亮湾小区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形象的党建品牌,争取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基层现象。

(二)城市规划由大到小,建设宜居型未来新城。加强对接提升,积极对接市资规局,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城市设计工作。尤其西区科创金融国际未来社区与规划的对接,加快明确城市设计方案深度,加快落实设计方案、加快明确建设模式、加快落实项目主体。要将西区未来社区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和样板。强调超前规划,要谋划在前,智慧新城的规划将引进国内外的高端设计团队进行合作,提升工程项目层次,力求将城市设计成精品。策划和编制各类专项规划用以指导和带动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规划管理,智慧新城未来所有规划小到一条道路、一块广告牌、一个电力箱都由资规分局先行把关,所有工程项目都由资规先行审核,以保证智慧新城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城市建设由少到多,建设规范化品质新城。聚焦城市建设,以加快智慧新城开发建设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发挥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奋勇争先的工作姿态,积极推进未来大厦、九华隧道二期、体育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规范工程建设,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管理做到全覆盖,所有细小的工程都要规范。做到制度规范化,特别是针对全国普遍的转包问题,要在智慧新城得到破解,在协议中明确转包违约责任,将转包可能性降到最低。打造城市名片,以打造新城精品项目为目标,把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贯穿建设全过程。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和项目建设责任制,宁缺毋滥,有责必究,使智慧新城的每一项目和建筑都成为精品和佳作,成为承载智慧新城人民生活梦想的国际花园式生态新城。

(四)城市管理由粗到细,建设精细化美丽新城。管理上求精细,以街道、社区为主体,继续深化、全面推进全科网格体系,为城市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五顶“大盖帽”联合执法,将城市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公园等对象都纳入管理之中,确保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配套,不断规范居民行为;制度上求精细,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和要求,精心制定城市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道路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制度标准。将城市管理工作对标对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现内容具体、标准统一、管理精细,努力消除城市顽疾。手段上求精细,建立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数字化城管,推进系统联网,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控城区,遇到问题,快速应急处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

(五)产业培育由无到有,建设数字化发展新城。提高产业定位,新兴产业培育将是智慧新城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工作,我们将积极探寻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在产业数字化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度谋划,抓紧编制完成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质量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立有效的决策审查论证机制,从严把好项目“进口关”。优化产业平台,加快创新大厦、花园258、未来大厦、科创金融小镇等产业平台提升和建设,高标准建设集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构建起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平台体系。主打数字产业,数字产业是智慧新城双招双引工作的“主菜单”,这既是重要机遇期,也是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坚持招大引强,承接发达地区孵化溢出效应和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四大高端主体,引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在智慧新城设立数字产业的创新中心、区域总部或行业总部。

(六)要素保障由弱到强,建设实干型服务新城。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推进智慧新城各项要素保障。在人才保障方面,选贤选智,按照智慧新城定位标准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定好标准、定好标尺,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建立高学历、高精尖、高科技人才体系,丰富智慧新城人才库结构,优化智慧新城管委会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在资金保障方面,建立与智慧新城相适应的财政保障体制,完善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统筹整合利用相关领域的资金基金,重点支持智慧新城重大项目投资、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和未来社区建设等。在土地保障方面,将智慧新城重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纳入市级用地保障优先考虑的项目序列,给予用地政策上的倾斜,在空间规模、用地指标、土地开发、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升项目投入产出率,加快经济成果的转化。